悦读九江丨九江血脉中的骄傲旋律 ——读练炼抒情长诗《我骄傲,我是九江人》随感

3月7日 14时 浔阳晚报 阅读 29806

九江血脉中的骄傲旋律

——读练炼抒情长诗《我骄傲,我是九江人》随感

□ 罗旭初

  练炼的抒情长诗《我骄傲,我是九江人》,深情地表达了他对九江的热爱与自豪。他以自己在国内外知名地点的经历为背景,通过他人的询问,巧妙地引出自己的身份与来源——九江人。整篇文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语言生动,既是一首对九江自然风光的赞歌,亦是一首对九江人民精神品质的颂歌。

  诗人开篇即点明主题,当他在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悠闲漫步时,面对他人的询问,他骄傲地表示自己是来自长江之滨、鄱湖之畔的九江人。这里,长江与鄱阳湖不仅是九江的地理坐标,更是九江人文精神的象征,赋予了九江人独特的骄傲与气质。

  随后,诗人将场景切换至国外的圣彼得堡涅瓦大街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在这些国际大都市中,他依然不忘自己的根,当他人问起时,他自豪地称自己是中国九江人。这里的“遥远东方的龙之故乡”不仅是对中国的赞美,更是对九江作为中国一部分的认同与自豪。

  为此,诗人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场景,凸显了九江人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身份与归属感。他以九江人的身份为荣,以九江的文化底蕴为傲,这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字里行间流淌。

  练炼是中文系科班出身,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他巧妙地运用地名、人名等元素,构建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他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他也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以诗人的敏锐和才情,捕捉到了九江人的独特气质与骄傲,并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同时,又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壮丽的九江画卷,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与自豪。在他的笔下,九江不仅仅是一片地理空间,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与灵魂的归宿。

  诗中,练炼以“我骄傲,我是九江人!”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文激昂的情感基调。他将1.9万平方公里的赣北大地比作自己驰骋的疆场,展现了九江人开阔的胸襟与豪迈的气概。520万勤劳勇敢的九江人民被亲切地称为父老乡亲,体现了自己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与尊敬。

  接着,诗人运用一系列生动的自然意象,将九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巍巍匡庐五老峰、滔滔浔阳江流水、澎湃的浪井涛声、奔腾不息的修河、浩浩汤汤的鄱湖、滚滚长江中的江新洲、巍然耸立的九岭山、绵延千里的幕阜山,以及庐山西海亚洲第一大土坝,这些自然景观在诗人的笔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成为了九江的象征与骄傲。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诗人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更通过“高耸的脊梁”“沸腾的热血”“殷红的汩汩血管”“滋润我的金色池塘”“我的鱼米之乡”“站立的脚跟”“扬起的手臂”“宽宽的手掌”等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九江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展现了九江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勤劳智慧的精神风貌。练炼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成功地将九江的地域之魂与人文之情融为一体,让读者在领略九江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九江人民的豪情壮志与深厚底蕴。

  诗人以满腔的热血与自豪,深情地吟唱着九江的赞歌,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这片热土的无限眷恋与崇高敬意。在他的笔下,九江不仅是一方风景如画的自然天地,更是人类智慧与勤劳共同谱写的壮丽史诗。

  “我骄傲,我是九江人!”这声深情的告白,如同春雷炸响,瞬间点燃了全文的激情与荣耀。诗人以“像云居山一样的长长手臂”这一灵动而富有力量的比喻,勾勒出九江人民在创造奇迹时那坚不可摧的意志与力拔山河的气概。这手臂,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人文的铸就,它挥洒着汗水,书写着传奇。

  诗人如数家珍般列举了九江的三大瑰宝:亚洲最大的土坝——庐山西海的土坝,横卧于低山峡谷之间,如同一条巨龙在碧波中翻腾,其雄伟之姿,令人叹为观止;长江最长的公铁两用桥——九江长江大桥,巍然屹立于万里长江的黄金水道与千里京九线的交汇点,以其独特的身姿,见证着九江的繁荣与昌盛;我国斜拉桥建造新亮点——鄱阳湖大桥,横跨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口,以其先进的斜拉桥技术,成为了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这三项工程,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九江的大地上,闪耀着智慧与勤劳的光芒。不仅为九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成为了九江乃至全国的骄傲。

  练炼通过对这些伟大工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九江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力,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九江世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九江人民的汗水与智慧;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见证了九江的辉煌与荣耀。这里,诗人以深情而自豪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九江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壮丽画卷。在他的文字中,九江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瑰宝的地方,而九江人民则是这一切的守护者、发扬者和传承者。

  整首诗篇,练炼反复吟咏“我骄傲,我是九江人!”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热爱与无比自豪。不仅如此,他还通过一系列的身份自称,展现了九江人民在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贡献与担当。

  作为吴城镇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和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守护人,九江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为候鸟和梅花鹿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作为明清时期“三大茶市”“四大米市”的发扬人,九江人民见证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与发展,传承了历史的记忆与智慧,为九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见证人、海内第一书院白鹿洞书院的传道人,九江人民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文化精髓,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青阳腔”的继承人和瑞昌剪纸的嫡系传人,九江人民在戏曲艺术和民间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将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的生活相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身份自述,不仅展现了九江人民在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卓越贡献,更表达了对九江未来的美好憧憬与期待。从天上到地下、从传说到人间、从冬走到春、从古走到今,九江人民始终坚守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不断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所以,练炼这首长诗引发共鸣,让读者在领略九江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九江人民的豪情壮志与深厚底蕴。既展现了九江的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又凸显了九江人民的自豪与担当。这不仅是一篇对九江的赞歌,更是一首对家乡人民的深情颂歌,激励着每一个人为九江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