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人物 | 巢中国:痌瘝在抱 孜孜以求

3月7日 20时 阅读 32066

今年76岁的巢中国是都昌县人,从1969年开始,他已行医56年。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乡村还是部队,无论是上班还是退休,他走到哪儿学到哪儿,取他人之长补己之不足。他说,能救死扶伤,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一辈子,才是他最大的欣慰。

每天早晨,巢中国都会准时出现在八里湖街道鲁班桥社区卫生服务站。诊室里有明亮的落地窗,墙上有锦旗和牌匾,桌上有手枕和病历,昭示着这里是中医诊室。

巢中国幼年时,家境贫困,但仍坚持读书。1966年,考入九江医校中医班,毕业后不论是下放到农村,还是参军到部队,又或者回地方进医院,退休后开诊所,都一直从事医疗工作。巢中国对自己的职业有很深的感情,“医生治病救人,这个责任很重的。”他说:“只要病人踏进这个门,就是把命交到你手上。所以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慎重再慎重。”

诊室的墙上有四个大字——痌瘝在抱,这是巢中国最好的写照。医者仁心,病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要想尽办法为他们解除困扰。中医看的是全科,几十年来,他认真负责,待病人如亲人,治愈了许多内、妇、儿常见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痛风、不育不孕、癫痫……但如今的他,一般病症不接,只接癌症和疑难杂症。“上了年纪,精力有限,我想把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抗癌治疗中。”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有原因的。2009年,巢中国的老伴检查出肺癌。手术切除了左肺下叶,并且进行了淋巴结清扫。但术后情况很糟,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了十多天才苏醒,完全承受不了后续的化疗、放疗。

怎么办呢?“死马当活马医”。巢中国说:“只好我来开药给她调治。”让他惊喜的是老伴在他的调治下慢慢缓了过来。“吃了9个多月的中药后,去医院检查一切正常了。”除了每年的梅雨季节老伴还要再吃排毒中药一周,迄今为止,年年的查体都正常。不仅如此,年逾七旬的老伴丝毫不见颓态,目光清明,脸色红润,“不仅家务她都包了,还天天到诊室来给我做助手,帮忙拣药。”

或许是上天要给巢中国考验,2012年病魔再次侵袭,他的小女儿患上了直肠粘液腺癌,2013年1月在上海做了切除手术。术后,仅仅化疗一周,就形容憔悴,头发脱落,心悸气短,恶心呕吐,饮食难进,乏力难支……她打电话来说,“实在受不了,比死了都难受。”

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化疗,由父亲用中医一一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经9个多月的治疗,女儿也慢慢恢复过来。和老伴一样,之后的5年内,但凡梅雨季节及不舒适的时候,女儿就服用一周左右的中药排毒,截至目前每年体检一切正常。

更为可喜的是, 2018年正月底,女儿再次生产,给巢中国添了一个外孙。

两位至亲的经历,让巢中国获得了宝贵的诊疗经验。“西医是歼灭战,中医是持久战。”他认为,在治疗疾病时,西医和中医是两种治疗手段,各有优势,通过各取其长,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他主张癌症病人能手术的应尽早手术,术后,或不能进行手术的癌症病人,可以尝试中医方式辨证施治、调理。治疗时要顽强、挺得住、少计较、放得下,管住嘴、迈开腿,心旷神怡地生活好每一天,依然有机会重获健康。

巢中国有信念肯钻研愿付出。在他案头有一本精装《中华巢氏大族谱谱头》,这是他用20年时间,单枪匹马编纂而成。“巢这个姓氏非常古老,但由于战乱、瘟疫等原因,全国才只有6万人。但是,分布面极为广泛,载入的历史源远流长,没有哪个姓氏可比!”说起自己的姓氏,巢中国非常骄傲:“所以从2004年开始我就想做全国巢氏大统修。”

但由于种种原因,统修工作一再搁置。但他“顽固不化”坚持到底,拄拐到处发动、联络、搜集古今族谱资料,整理编辑,最终《中华巢氏大族谱谱头》在去年正式面世。

这部谱头含各省族谱旧序文35篇,新序文14篇。各巢氏源流、各地各村简介、概况、祖训、家规、教育启示、大事记、考究文、祖祠、墓考等总计80多篇,包安徽构木堂、六安、懿、僖支系简谱表,共计60万字。从族谱中可以清楚了解全国巢氏近代社会发展史,人文世系、国与家的关系,好家风的传承发扬;更明白了各地巢氏的始迁祖迁徙极变迁,繁衍及人口发展概况。

为《中华巢氏大族谱谱头》永远传承下去,巢中国免费捐赠全国各地需要族谱的宗亲,同时联系全国各省市档案馆或图书馆,目前已经获得各省市档案馆或图书馆颁发的收藏证或荣誉证书60多份。

这个有信念的老中医也面临着传承问题,他的大女儿也是医生,但他最看好的则是大外孙,“他学的中医,好几个同学都在跟我学。”巢中国笑着:“我就等着他来,早晚会来的。”

九江日报记者 陈沽玥)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