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守护者的极限挑战——1.1kg、27周超早早产儿先心病在九江妇保心外科手术获得成功

2月26日 10时 阅读 28698

在保温箱微弱的光线下,一个胎龄仅27周+4天、体重1.1公斤的“掌心宝宝”正与命运抗争。2025年2月22日,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内,一场与毫米级血管博弈的生命保卫战悄然打响。心胸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专家屏息凝神,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顶尖团队的指导下,成功为这名超早产儿实施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术,刷新区域新生儿救治技术新高度。

图片

01

28天闯关:早产儿连克

呼吸关、感染关、心脏关

这个早产儿自1月26日诞生起便开启闯关模式: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早产儿专科曾晓靓主任带领闵青、柯倩倩等医护团队28天昼夜守护,用精细化治疗攻克败血症等致命威胁。然而,心脏超声显示其动脉导管持续未闭——这本该在出生后闭合的“生命通道”异常开放,导致心肺功能不堪重负,呼吸机成为维持生命的最后防线。两轮布洛芬药物治疗、限液疗法均告失败,手术成为唯一生机。

图片

02

多学科联合攻坚:在发丝粗细的

血管上完成“绣花术

面对早产儿血管细如发丝(动脉导管仅2-3毫米)、组织娇嫩易损的极限挑战,医院启动“生命方舟”MDT救治体系:

精准麻醉——麻醉科量身定制“微循环保护方案”,将1.1公斤脆弱生命体征稳定在毫厘之间;

心胸外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祝忠群教授团队和心胸外科郭秋鹏主任团队完成“绣花级”操作,成功结扎致命血管;

全程护航——新生儿ICU李健主任带领的新生儿重症团队实时监测,应对可能出现的循环波动。

图片

03

术后72小时精细监护

患儿心肺功能持续改善

60分钟惊心动魄的床旁手术后,监测仪上平稳的生命曲线让所有人长舒一口气。术后72小时关键期,医疗团队运用“鸟巢护理+肺保护策略”帮助患儿度过炎症风暴,目前患儿持续监护中,心肺功能持续改善。这场“毫米间的胜利”,不仅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重生,更标志着九江地区超早产儿救治正式迈入“微外科时代”。

图片

04

创区域医疗双纪录:

床旁手术+极低体重突破

此次救治刷新了区域救治两项技术空白:

首例超早产儿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术:在NICU实施心脏外科手术,规避高危转运风险

最小先心手术对象纪录:胎龄27周+/体重1.1kg,血管操作精度达亚毫米级

这次突破性救治,是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与国内顶级儿童医学中心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仅2024年九江妇保的心胸外科团队已成功为27例婴幼儿施行了先心微创手术治疗。未来将通过“新生儿先心病救治绿色通道”建设,让更多的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获得生的希望。目前医院已建立了从产前筛查、围产期管理到新生儿外科干预的全链条救治体系,为赣鄂皖毗邻地区危重新生儿筑起生命防线。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