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长江生态,共筑生命家园!九江小学一(4)班上了一堂别样队会课

2月25日 09时 阅读 31799

2月24日,九江小学一年级(4)班迎来了一堂特别的队会课。学生徐若雯家长以“保护长江、鄱阳湖渔业生态资源”为主题,通过生动讲解和互动问答,带领孩子们走进长江与鄱阳湖的水生世界,传递生态保护理念。

ef8f9fe7e62130419c1b6cda3ac1c13.jpg

长江之脉:母亲河的生态使命

课程从长江的起源讲起,徐若雯家长用诗意的语言描述:“长江像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6300多公里,滋养着11个省市的土地,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他特别提到九江段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区域,拥有152公里的水域和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400余种为鱼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长江江豚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水中大熊猫”江豚的灵动,了解到其种群数量从2017年的1012头增长至2022年的1249头,这一数据让同学们倍感振奋。

鄱阳湖之肾:生态系统的守护者

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被喻为“长江之肾”。徐若雯家长以“天鹅之姿”形容其地理形态,并介绍湖中丰富的资源:118种鱼类、85种贝类、450头江豚。然而,他也提到严峻现实——因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因素,“四大家鱼”资源量较上世纪80年代锐减90%,白鲟、长江鲥鱼已多年未见。孩子们听得眉头紧锁,纷纷举手提问:“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们?”

56ebbe95bbfce495cd0a653347a852d.jpg

守护行动:从禁渔到科学放流

徐若雯家长列举了渔政部门的多项举措:禁渔期管理、增殖放流(如2021年投放“四大家鱼”苗种179万尾)、打击非法捕捞等。他还特别提醒同学们“不随意放生外来物种”,通过巴西龟、清道夫鱼等案例,警示入侵物种对生态的威胁。

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踊跃抢答:“全国放鱼日是6月6日!”“中华鲟被称为‘爱国鲟’!”答对的同学获得了小礼物,课堂气氛热烈。

安全教育:防溺水与生命敬畏

课程尾声,徐若雯家长以亲身经历,讲述了2018年在江边勇救落水学生的故事,以此呼吁:“江景虽美,安全第一!”他提醒同学们远离危险水域,并倡议家校社联动,共筑青少年安全防线。

家校共育:课堂外的成长视野

九江小学一(4)中队队会课通过分享不同专业、视角、领域的经验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课堂在掌声中落幕,但生态保护的种子已悄然播撒。

(来源:宋青 刘潇云)


编辑:毕典夫

责编:杨何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