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关注丨空竹飞旋 银发飞扬 老顽童抖出青春火花

2月22日 09时 浔阳晚报 阅读 31241


在浔城一个静谧角落,一群精神矍铄的老者聚集在一起,他们手持古老的玩具——空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属于他们的生命力与活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岁月无阻的青春。

  当“飞龙”遇到一群“老顽童”

  初春暖阳下,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旁的小广场上,一群“老顽童”正在这里进行着一场与众不同的演出。他们是抖空竹的高手,平均年龄超过六十,但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青春的光芒,仿佛岁月从未在此留下痕迹。

  只见他们双手轻轻提起,细细的线牵引着那一颗颗精致的空竹。随着手腕的巧妙翻转,空竹开始在空中翩翩起舞,宛如游龙戏水,又似凤凰展翅,时而上下穿梭,时而左右盘旋。小小的空竹在空中飞舞,一条条“飞龙”在驰骋。

  61岁的黄翠珍,站在队伍之中尤为显眼。每当空竹在她的控制下完成一次高难度的动作,她的眼眸中便会闪过一丝得意的光彩。“我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年轻时候,”她笑道,“抖空竹让我的心境变得更开阔,每天都充满了期待和新鲜感。”

  这群老人的每一次练习都充满着仪式感,他们用心感受着空竹与空气摩擦的声音,那是时间流淌的乐章。他们知道,每一次的抖动,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的挑战,更是在与灵魂深处对话,唤醒那些沉睡的记忆,重新点燃生活的热情。

  “退休后,抖空竹是我与外界的连接。”刚练习空竹一年的紫苏说道,“空竹给了我自信,它证明了我的身体依然灵活,抖空竹让我找到新的乐趣。”

  “抖空竹让我感觉越活越年轻”

  “抖空竹对身体很有好处,之前手和肩膀总是酸痛,练习抖空竹的十多年,手和肩膀都不疼了。”74岁的项正山笑着说。

  项正山轻松地将空竹抖了起来。小小的空竹或攀绳上爬,或绕身旋转。此时,他根本不像七旬老人,更像一个动作敏捷的少年。退休后,项正山开始接触抖空竹,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不仅锻炼了他的肢体协调性,还增强了肌肉力量,让他仿佛重获新生。每天清晨和傍晚,当别人还在享受悠闲时光,他已经沉浸在与空竹共舞的世界里。他说:“一旦拿起空竹,我就停不下来,就像找到了年轻的自己。”

  相比之下,78岁的郑孝贤学习空竹之路更加充满挑战。退休后的他随着女儿在九江定居,偶然看到有人抖空竹,觉得很有意思,他便开始学习空竹。面对复杂多变的动作,他从不轻言放弃。每一次失败,都是他前进的动力。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反复实践,以及与同好者的交流探讨,他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技巧。这份坚持与热情,让周围的人深受感染,更多的老人们加入到这个行列,共同组成了一个温馨的社群。在这里,年龄不再是界限,只有共享抖空竹的乐趣与健康的生活态度。

  正如项正山所说,“我们这群人,一天不玩空竹,就手痒”,这不仅仅是老人们对空竹的热爱,更是对生命的热烈拥抱。

  让空竹不再小众

  “看似简单的一棍一线一空竹,其实包含了许多繁杂的技巧。”黄翠珍说,抖空竹时绳索上下翻花,配上抖、捞、盘等组合动作,可衍生出几千种动作组合。这一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实则蕴含着无数复杂而精妙的动作和技巧,初学者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基本功,但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则需要长时间的磨炼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然而,抖空竹并非只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挑战,它同样承载着安全考量。由于其动作幅度较大,且涉及到器械使用,因此对练习环境有一定要求。公园、广场等开阔地带成为常见的练习场所,但也正因为人来人往,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对于热爱此道的人们而言,如何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保障他人安全成为了一大课题。有的爱好者已经养成了敏锐的风险意识,一旦发现周围有人接近,便会迅速调整动作,避免意外的发生。“我们希望能有个更加安全、更适合练习的室内空间,这样刮风下雨也可以玩空竹。”一些爱好空竹的老人们纷纷表示。

  采访中老人们表示,他们的愿望很简单——让空竹不再只是小众爱好者的专利,而是能够跨越年龄、性别、地域的界限,让更多人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与价值。

  在阳光下,空竹继续飞旋,银发随之飞扬……

(九江日报记者 金璐 文/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