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养角度来看
大豆及其制品对健康有着诸多益处
但围绕它的谣言也从未停歇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谣言背后的真相
还大豆一个清白
大豆及其制品的健康益处
/////////////////////
大豆不仅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近年来,科学研究不断发现,大豆及其制品对健康有着诸多积极影响。
降低癌症风险
2024年3月,宁波大学、宁波市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Nutrients》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大豆制品消费与癌症风险的观察性研究。
该研究显示,大量摄入豆腐、豆浆类豆制品,可以显著降低癌症风险;豆腐、豆浆、总豆制品量,分别能将癌症风险降低22%、25%、31%。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大豆及其制品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的巨大潜力。
降低糖尿病、心血管、中风风险
2023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华西医院的研究人员在《营养学》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还发现:
与低摄入量相比,每天大豆摄入量最高的参与者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的风险分别降低17%、13%、21%、12%。
每天摄入26.7克豆腐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8%,每天摄入11克纳豆可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17%,尤其是中风。
2023年《心脏病学》一项涉及6万多人的研究显示,每天摄入≥125克豆制品的人与每天摄入<125克的人相比,高血压的发生风险降低了27%。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中国营养学会在2024年的全民营养周期间明确提出,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极为有益。
在我国,大豆摄入量较高的儿童可能比大豆摄入量较低的儿童较晚地进入青春期,且这种前瞻性关联在尿雌马酚水平较高的儿童中尤其明显。来自《BMC Med.》上的一项研究认为:可通过调整儿童饮食模式,在保持膳食均衡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大豆摄入量,从而使其青春期发育时间更利于健康,降低青春期提前的发生率。
并且,大豆中的优质蛋白和丰富的营养素能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育。
尽管大豆及其制品有诸多健康益处,但围绕它们的谣言也从未停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谣言及其真相:
谣言一:尿酸高不能吃
很多人认为,尿酸高的人不能吃豆制品,因为大豆是高嘌呤食物。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虽然干大豆(如黄豆、黑豆)的嘌呤含量确实较高,但经过加工后的豆制品嘌呤含量会显著降低。
例如,100克黄豆的嘌呤含量为218毫克,而100克北豆腐的嘌呤含量仅为68毫克,属于低嘌呤食物。
温馨提醒
(TIPS)
对于痛风患者,在急性期应以摄入嘌呤含量几乎为零的蛋类和奶类为主,不建议食用大豆及豆制品。
除肾功能已经损害阶段,患者可以用豆制品代替部分肉类,适量摄入。例如,普通浓度的豆浆(100~200毫升)、豆腐或豆干(1~2两)都是可以的。因此,痛风患者无须过分担心豆制品的摄入。
谣言二:吃多了会致癌
豆制品中含有异黄酮,这是一种植物雌激素。正是因为这种“雌激素”,让豆制品背上了致癌的“黑锅”。
然而,科学研究表明,异黄酮只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其作用力远弱于人体自身产生的雌激素。实际上,大豆异黄酮对体内雌激素水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当人体雌激素不足时,异黄酮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当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大豆异黄酮又可以阻止雌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雌激素的作用。
这种双向调节机制使得大豆异黄酮不仅不会致癌,反而可能对预防某些类型的癌症有益。
谣言三:儿童吃会性早熟
有些家长担心,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会导致儿童性早熟。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儿童食用豆制品会引起性早熟。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与人体内的雌激素存在较大差异,且豆制品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相对较少。
大豆异黄酮因为化学结构与雌二醇相似,可以发挥类雌激素和调控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它在结构上和人体的雌激素有一定的类似作用,但在作用效率上差的可是十万八千里。也就是说,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类雌激素≠雌激素。
而且,正如前文中提到的相关研究:通过调整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在保证饮食均衡的基础上,适当多吃一些大豆,比如豆腐、豆浆这些,可以帮助孩子们的青春期发育得更健康,减少过早发育的情况发生。
谣言四:男性喝豆浆会导致胸部变大
豆浆中含有异黄酮,但其含量仅为每毫升小于100微克。异黄酮并非激素,而是一种类雌激素样调节物质,不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紊乱。因此,男性喝豆浆不会出现胸部变大等情况。同样,“乳腺癌患者不能喝豆浆”的说法也是错误的。适量饮用豆浆对乳腺癌患者并无不良影响。
如何选择优质的豆制品
大豆经过加工后,不仅解决了难煮、难消化的问题,还去除了影响营养素吸收的物质,提高了其营养价值。在选择豆制品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多吃3种优质豆制品
豆腐皮的蛋白质和钙含量很高,且与其他高钙、高蛋白豆制品(如素鸡、豆泡、香干等)相比,热量和钠含量较低,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豆制品。
虽然豆腐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豆腐皮和豆干,但其低脂、低钠、低热量的特点使其成为需要控制体重人群的理想选择。
腐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适量食用对健康有益。但患有肾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痛风的患者不建议食用腐竹。
油豆腐和油炸豆腐干
这些豆制品经过油炸处理,热量和脂肪含量较高,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肥胖,不建议常吃。
腐乳和豆豉:
这些发酵豆制品的钠含量较高,常吃可能会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尽量少吃。
3种不属于豆制品的产品
千叶豆腐:千叶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粉和淀粉,虽然含有一定的蛋白质,但缺乏大豆中的黄酮和磷脂,钙含量也很低,因此不属于真正的豆制品。
杏仁豆腐:杏仁豆腐的主要原料是杏仁,与大豆无关,因此不属于豆制品。
日本豆腐(鸡蛋豆腐):日本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鸡蛋,与大豆无关,也不属于豆制品。
虽然大豆益处多多,但显然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三分之二的居民没有达到大豆及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 吴奇 建议:居民要多吃大豆以及大豆制品,优化我们的膳食结构。
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大豆,摒弃谣言,合理食用,让大豆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健康“常客”。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