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又收治了1个捂热的孩子,才2个多月,还上了呼吸机,追问病史,原来是年轻的妈妈将宝宝置于腋下睡,家长实在太不应该了……”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交接班时心疼地说道。寒冷季节,收治了多例捂热综合征的患儿,每当看到这类病人,大家都心痛不已。
“有一种冷,叫长辈觉得你冷”,对婴儿来说,更是尤为贴切,哪怕是夏天,也能看到很多家长将宝宝包裹得严严实实,要知道给小婴儿穿太厚,可能会出现捂热综合征!
什么是捂热综合征?
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综合征”,是寒冷季节里婴儿常见的急症之一,是指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儿科急症,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其发病高峰期集中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之间。
捂热综合征的表现
1.高热及大汗淋漓:体温迅速升高,甚至达到42℃以上,全身衣被湿透,为显著特征。
2.脱水表现:出现前囟及眼窝凹陷、烦躁、口干、尿少等脱水表现(为轻度症状:及时处理,不会留下后遗症)。
3.呼吸异常:呼吸急促或不规则,口唇青紫,严重者出现呼吸暂停。
4.神经系统症状:精神极差、哭声低弱、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为重度症状: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即使治愈,也会对神经发育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捂热综合征的表现
1.宝宝内在原因: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很难应对环境温度变化,对外界的温度的变动特别敏感,一不小心就会体温升高。宝宝皮肤柔嫩且表面积大,虽易散热但也易受环境温度影响,高温或密闭环境中散热受阻,体温嗖嗖往上涨。宝宝运动技能还在升级中,没法像大人一样翻个身、伸个懒腰就凉快凉快。
2.家长过度保护:室内温度过高、穿着过多或过度包裹等使得宝宝自然散热通道被堵得严严实实,风险就会悄悄靠近。未能根据小宝宝实际需求调整穿戴。宝宝不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不舒服”的感受。过热了也只能哭个不停,家长们读不懂“婴语”,危险悄然而至。
应急措施
1.降低环境温度:迅速开窗通风,将宝宝转移到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的环境中,避免继续处于高温状态。可以使用电风扇或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但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
2.解开衣物:及时解开宝宝衣物,减少包裹,帮助散热。
3.补充水分:如果宝宝清醒并且能够安全饮用,给予适量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
4.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宝宝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或使用冰垫、冷毛巾置于宝宝的额头和颈部,帮助降低体温。但需注意,不要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和引起过敏反应。
5.保证呼吸通畅:确保宝宝的呼吸道畅通无阻,如有呕吐物或分泌物应及时清理,避免窒息。
6.紧急就医:密切观察宝宝体温、呼吸、皮肤颜色和意识水平等,如症状未能缓解或出现以下症状,(体温持续不降或超过38.5°C;呼吸困难、急促或出现呼吸暂停;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皮肤出现潮红、干燥或出现皮疹;有抽搐或惊厥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直接送往医院。
提高意识,科学育儿
1.宝宝穿衣家长应尽量选择宽松、透气棉质,利于活动及排汗的衣物。
2.普及良好的育儿方式,改变给孩子“打包”旧俗,尽量不包裹幼儿手脚,以免出现包被覆盖,不能及时抓脱,造成不良后果。
3.避免包被过多包裹,尽量不要遮住头面部,尤其不要覆盖其口鼻,盖被以宝宝颈部以下为宜。
4.提倡母婴分床而睡,避免将宝宝置于母亲腋下或是含奶嘴睡觉,夜间睡眠时,建议选择优质的透气睡袋代替传统的被褥,防止夜间蒙被。
5.精简床上物品,过多的玩具、围栏等可能增加窒息和蒙被的风险。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