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岁月丨年味与年心

2月8日 11时 浔阳晚报 阅读 29216

年味与年心

□ 杨松华

  年心,是从我隔壁一个婆婆口里说出来的,她已作古多年。我第一次听她说年心,她八十好几了,我方二十来岁的样子,我问她:“年心是什么?”婆婆说:“年心就是年心,到过年做啥事,都要正儿八经!”

  我初不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豁然开朗起来,到过年做啥事,都要正儿八经,不正是对年事抱有诚意吗?

  譬如,我乡下在小年那天清晨,就要起床扫尘,如果那天事情多,一时没工夫扫尘,那也一定得在七点之前“扫一帚”,拿起扫帚在家里任何一个地方先扫几下,等其他事忙完了,再接下来大扫除。老一辈人都懂这个规矩,我儿童时代,常见我的祖父祖母赶清晨起床对屋里屋外扫除移抹。有一年,祖父祖母实在没时间,祖父就拿起扫帚先把堂屋的地面扫几下,又拿起掸子对四壁各掸几下,他这才丢开扫帚和掸子对祖母说:“好了,扫一帚啦。”然后祖父祖母忙别的事去了。

  现在,我乡下能够在小年那天赶清晨扫尘的人家不多,大家都习惯吃过早饭,动手除尘。有的人家还要先忙其他事,这时已到半上午了,才开始打扫起来。这也符合现在人的生活规律,大家平常日子处在各行各业,忙忙碌碌也辛苦,到过年了,回到乡下的家,就不愿意赶早。可是,在老一辈人眼里,这是对年俗的更改,我曾听祖父讲过:“晨起扫尘,与太阳同光。”祖父还认真解释我听:“赶清晨将屋里屋外打扫干净,一旦太阳光照进院落和屋里时,到处都是新亮亮的,太阳公公认可了这户人家,会保佑这户人家过年大吉大利。”婆婆说的年心,应该是要在小年那天赶清晨扫尘,对年事抱有诚意。

  我们杨家在腊月二十七那天深夜两点就要全家起来辞年,听说我们的先祖是从很远的地方搬迁至此。所以赶深夜起来煮饭、准备行程。因为快到除夕了,先祖就给留下来的族人辞年。我们杨家每到腊月二十七,非常郑重,村里会安排专人在深夜两点准点敲大锣,让全村男女老幼起床。然后家里堂屋燃起硬柴火取暖,女人会进入厨房准备年饭,男人则备去村祖堂祭祀用品。待祖堂祭祖回来,就全家上桌团团圆圆吃年饭,家里人互敬酒,一定要慢慢吃喝,至天微亮时,才撤席。我们都称腊月二十七“吃饭天光”。想来,我们的先祖正是这个时辰辞拜族人、上路。

  在我三十五岁之前,我们杨家一直是这样“吃饭天光”,过腊月二十七这个大年。可那年漂在浙江的我,直到腊月二十九才回乡,这才知晓,村里人已将过腊月二十七的年俗改了,改在腊月二十七傍晚祭祖吃年饭,是村里先回乡的年轻一辈人主张改的,说年年腊月二十七“吃饭天光”,确实把人弄得辛苦,过个年如此深更半夜,旧习得改。如果隔壁婆婆那一辈老人还在世,一定会拿“年心”说话,一辈辈传下来的“吃饭天光”,改了,就是对先祖们的大违不敬,对年俗无诚意。如此至今,我们再也不用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七“吃饭天光”,虽然改了后,符合人的生活起居规律,可我总觉得有违先祖过腊月二十七这个年的初衷,我们年年“吃饭天光”,不正是在体验先祖从此离家出走的心境吗?

  幸好,婆婆老一辈的许多年心还在。譬如新年第一天大早,给家族人拜年,一定得依辈分从大至小进门拜年,不能隔开、跳过,在我们小孩子出门拜年前,家里大人必先嘱咐一番。隔壁婆婆年高寿长,又在家族里辈分最大,总是村里人先进她家拜年。她早早地在家摆开阵势,在堂屋燃起硬柴大火,供进门人烘暖。那时兴自家熬制的年糖,除了大米爆米糖块,她每年还特意制作一些芝麻糖块,分给大家吃。后来兴起了要从商店买糖果饼干招待客人,她总是年前采买好,而且要买的总比别人家多。有一年,我居然在她家吃到了上海大白兔奶糖,非常欢喜。我也是第一次在她家吃到傻子瓜子。那时傻子瓜子刚销到我们乡下。现在想来,这是婆婆的年心,村里人尊重她,大家伙进第一家门给她拜年,她尽最大的努力招待客人。

  年味当然好理解,年的味道。祖国之大,南北迥异,各具特色,共同点是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少不了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地方年味浓郁。

  在我小时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帮着父亲贴春联和年画。这是我作为小孩子在过年时除了好吃喝、有新衣鞋穿后的最大乐趣事,简陋的农家院舍,一经红红的春联贴上和花花绿绿的年画挂起来,年的味道便浓厚起来,感觉漫长的冬日里只有过年时的家院最温暖。不止我家,村里其他人家还都会把猪舍、牛栏甚至鸡埘贴上或大或小的红纸条儿。牛栏一般建在村子边上,当你走出村子,也能看见几抹红,心情是激动和快乐的。有一年,父亲居然舍得买来一张有牛的画,把它贴在牛栏前墙上,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到户,农家人对自家耕牛的最大待遇。我们还会在拜完家族年后,提香来到自家牛栏前打一挂鞭炮,再牵牛出栏饮水吃草料,牛是农家的勋臣,这是我们乡下年味里不可忽略的一事。过年了,人与家禽家畜同乐!

  办年货、扫尘、祭灶神、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收压岁钱、正月里去各亲戚家拜年、村里在元宵前四处游龙闹花灯……浓浓的年味记忆,在我的电脑键盘间流淌出来。

  欣闻春节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们中国年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我们国人自豪感和民俗文化的自信。让我觉得年味没有淡去,而是在年俗活动中,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年俗,也有新时代产生的年活动,新老内容在春节同台展现,年味益发浓郁,益发精华,热腾腾的,祖国南北大地同欢过年。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