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由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因素引起,导致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病因
1.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出现裂隙,在劳损积累和外力作用下,椎间盘易发生破裂突出。
2.损伤积累: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以及长期伏案工作、重体力劳动、急性外伤等,都可能导致椎间盘损伤,增加突出的风险。
3.妊娠:妊娠期间,韧带松弛,腰骶部承受应力增大,易引发椎间盘突出。
4.遗传因素: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5.腰椎发育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先天异常,使腰椎承受异常应力,增加椎间盘损害的风险。
症状
1.腰痛:常为首发症状,多数患者先有反复腰痛,此后出现腿痛,部分患者腰痛与腿痛同时出现,也有部分患者只有腿痛而无腰痛。疼痛一般在腰骶部,多为酸胀痛,可放射到臀部,久坐、久站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2.坐骨神经痛:大部分患者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腰5及腰5~骶1间隙,疼痛多为逐渐发生,具有放射性,由臀部沿大腿后方向小腿及足背部放射。患者为减轻疼痛,常表现为行走时向前倾斜,卧床时取弯腰侧卧屈髋屈膝位。
3.下肢麻木:当腰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会引起肢体麻木,麻木感觉区按照神经支配区域分布。
4.下肢肌力下降(乏力):腰椎间盘突出使神经根受损,导致其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肌肉失去功能,但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肢体瘫痪者较为少见。
5.马尾综合征: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垂或游离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双下肢及会阴部疼痛、感觉减退或麻木,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
6.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的特异性表现,患者行走时,随着距离增多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蹲着或坐着休息症状可以减轻,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出现。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症或疾病早期阶段,以及因个体情况不能实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牵引、按摩、热敷、冲击波、干扰电疗法等物理治疗。
1.卧床休息:急性期时应卧床休息,但现有研究表明,与正常活动相比,卧床休息并不有助于缓解疼痛及促进功能恢复。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脱水剂、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类药物等。
3.运动疗法: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早期、个体化、有针对性的运动治疗,如四点跪位抬手/抬腿核心稳定练习等,可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4.牵引治疗:可短期内缓解坐骨神经症状,但应避免牵引重量过大、时间过长。
5.物理治疗:有助于减轻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短期内缓解中等以下程度疼痛,但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大。
二.手术治疗:适用于病史超过6周,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出现神经根麻痹或马尾神经压迫,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的浅感觉减退、关键肌肌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融合技术(如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等)、椎间孔镜手术等。
预防
1.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应适当活动腰部。
2.加强腰部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可进行如游泳、小飞燕、五点支撑法等锻炼。
3.注意腰部保护: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腰部受伤,如抬重物时应先蹲下,再缓慢起身。
4.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腰部负担,应保持合理体重。
5.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加速椎间盘退变。
6.定期体检: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驾驶员、重体力劳动者、老年人等,应定期进行腰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分院骨科已开展了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损伤小,疗程短、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通过使用精细抓钳类器械,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或脱出的髓核和钙化物,解除神经根压迫,并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髓核进行消融,对纤维环进行精细修整。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减少术中出血和对组织的破坏,使手术更安全。
技术优势:
1、精准微创:靶点治疗,不破坏椎旁肌肉、韧带和椎板,仅7mm切口几乎不出血,手术时间短。
2、安全性高:局部麻醉,术中病人能与医生互动,手术视野清晰,不伤及神经及血管。
3、满意度高:术后立即缓解疼痛症状,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
4、几乎无并发症:创伤小、血栓形成和感染的几率低;术后不会产生疤痕而导致椎管和神经粘连。
5、康复快:手术时间短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
6、适应证广: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
7、与目前其他的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技术相比,椎间孔镜技术适应证更广、更微创、损伤更小,效果更明显,恢复更快。
治疗病种: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
(来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分院 朱挺平)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