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为九江长江大桥“号脉”

1月24日 18时 阅读 31804

1月23日15时许,九江城区风不大,也不是很冷,是一个“刚刚好”的冬日午后。国铁南昌局九江桥工段检查工区工长张文亮和工友们穿戴好安全衣,一脚一脚朝着距离长江江面70多米的九江长江大桥桥拱顶端前进。

作为连接赣鄂皖三省的重要民生通道,春运期间,九江长江大桥客流、车流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张文亮所在的国铁南昌局九江桥工段检查工区,承担的是九江长江大桥的日常巡查、检修工作。这天,张文亮和工友们需要对九江长江大桥拱桥顶端的钢梁、螺栓等部位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及时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登上桥拱,张文亮和工友们沿着钢梁开始巡查。“桥拱的作用是拉起整个大桥,是受力的部位,一旦桥拱出了问题,大桥就不稳了,就危险了。”九江长江大桥上一共有3座桥拱,最长的一个桥拱直线距离有216米。

说是巡查,张文亮和工友们更像是九江长江大桥的“医生”,他们用“看、敲、钻、探”这四件套为大桥“号脉”。

先看,看钢梁连接处、螺栓连接处是否有松动。今年是“95后”张文亮工作的第7个年头,作为工长,他俨然是个老师傅,目光扫过去,哪里有松动、哪里有异常,他一目了然。“比如说螺栓,有问题的地方会掉漆,颜色是不对的,一看就看出来了。”针对异常之处,再拿出一个小锤子敲。敲的目的是听,从声音判断是否有问题。敲击的时候需要控制力度,不能太用力,否则会对表面油漆造成损伤,继而对螺栓造成二次伤害。敲击的位置也需要注意,不能敲太过尖锐的地方。

“但凡有松动,声音就是脆的,会有杂音。如果没有问题,这个声音就是闷的,有一种整体性。”确定了异常部位,就改用工具钻到底、探到头,判断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做好标记,再分类维修,“我们要判定这个问题该保养,还是维修,还是换料。”

九江长江大桥上有100多万套高强螺栓,一趟检查下来,没三个小时检查不完。站在70米高的桥拱上,耳边是呼呼而过的风声,刮得脸生疼。桥上的汽车、大型卡车,以及火车呼啸而过,大桥钢梁结构晃动十分明显,常人站在桥拱上面都会觉得头晕腿软。但这对张文亮和工友们来说,早已习惯。“我们的桥,我们自己知道,很稳的,这点我很有信心。”张文亮在桥拱上如履平地,“在作业过程中,要把安全带挂设好,行走的时候,要手抓稳、脚踩牢,确保每一个螺丝不能缺少,我们的底线就是检查好每一颗螺丝。”

杨细权是国铁南昌局九江桥工段检查工区班长,从1996年上桥维护到今年已经快29个年头了,长江沿岸的变化让他感慨。忙完这个春运,他也要退休了。“以前,一年要做三四次全面检查,现在一个月要检查七八次。”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车辆越来越多,只有健康的九江长江大桥才足以撑起城市的高速运转。

记者从江西赣鄂皖路桥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春运期间,每天有近200趟列车通过铁路桥,高峰期有近5万辆汽车通过公路桥。正是有了像张文亮这些“幕后人员”的付出,才保障了这条民生通道的畅通。

“正是他们的付出,才让我们的回家路更畅通,更有安全保障,他们辛苦了。”市民李婷说。

(陈果 黄钟滨/摄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九江台记者 桂训炜)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