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宾:清朝九江籍的唯一宰辅
■ 罗克岩
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月下旬,坐落在九江府德化县白鹤中乡沙河北郊(今柴桑区沙河街道)宰相府的三公子李儒郁,悄悄地从京城回到了德化。去年李儒郁在江西乡试中举后,一直在翰林院供职的大哥李儒郊家里温习,准备明年春天的会试。眼看大考在即,他突然低调回乡,不由让人产生出许多联想。一个月后,确切的消息传到了九江,宰相府老爷协办大学士兼两广总督66岁的李鸿宾,因打了败仗,被皇帝罚赔三成军需银两并革职发配乌鲁木齐。皇上念及老臣感情,让二公子李儒郑一路陪伴照顾戴罪戍边的父亲。三公子李儒郁回德化老家,就是取钱交罚款。
李鸿宾是清朝六位江西籍宰辅之一,是清朝九江籍唯一的宰辅,也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位赣籍宰辅、正一品中枢重臣。仕嘉庆、道光两朝,备受二帝倚重,圣眷隆厚。30年来,德化县的百姓看到李鸿宾家一路从普通人家,变成翰林府、总督府,最后成为贵不可言的宰相府。现在李家变成犯人宅第,纷纷感叹天威莫测、命运弄人。
柴桑区市民广场的李鸿宾雕像。
从耕读子弟到封疆大吏
清乾隆三十二年四月十三日(1767年5月10日)亥时,李鸿宾出生于九江府德化县白鹤中乡沙河北郊(今柴桑区沙河街道)一户耕读之家。名鸿宾,字象山,又作“象三”“鹿苹”。号“鹿坪”,又作“陆平”“睦平”。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李鸿宾取县学生员。五十四年,入白鹿洞书院深造。五十七年,江西乡试中举人。
嘉庆六年(1801年),李鸿宾35岁,中三甲171名进士。朝考选入翰林院庶常馆庶吉士。七年庶常馆散馆,评为优等,授检讨。九年,钦差云南乡试副考官。十一年,被嘉庆选为高宗纯皇帝(乾隆)实录圣训导藏本校勘者。此后,李鸿宾的仕途踏入了康庄大道,虽然不是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确实是蒸蒸日上,甚至一年数次升迁。
道光六年,李鸿宾奏请广东捐款100万两白银(实际捐出110万两),支援清军进剿民族分裂势力张格尔叛乱。
嘉庆十二年,李鸿宾充贵州乡试副考官。十三年,充湖南乡试正考官。十四年,二月转授山东监察御史,稽察南新仓,九月转掌广西道监察御史。十五年,巡视西城。十六年,迁吏科给事中。十七年,转掌工科给事中,巡视中城。十八年,巡视东漕。十九年,五月赏三品顶戴、授东河副总河,九月赏二品顶戴,十二月钦差赴开封。二十年正月,擢河东河道总督,四月丁母忧,告假回乡守孝。这一年,李鸿宾49岁。
从嘉庆六年进士及第,到总督位列封疆,李鸿宾仅用14年,升迁之快,在清朝汉人中极为罕见。他虽无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每一次升迁都有业绩支撑,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走得踏实坚定。
十五年,李鸿宾巡视西城,擒获在逃的五名杀人凶手。这件谋财害命的恶性凶杀案发生后,嘉庆多次谕令缉拿凶手,曾在全国进行海捕。后因“案悬日久”,又降旨勒限严缉,依然未果。李鸿宾一面督饬官员抓紧破案,一面悬赏买通线人,不久就在皇城内擒获两名主犯,并迅速抓住另外三名同伙。嘉庆在给内阁的上谕中,斥责步军统领衙门,所办殊不认真,称赞李鸿宾认真缉捕,殊为可嘉。
十八年,李鸿宾巡视东漕,发现河道多处梗塞浅滞,“运河水涸,八省粮艘阻滞”。嘉庆大怒,严饬从河督、巡抚、州县到最基层的河道、泉源管理者,要求他们立即行动起来,认真疏导,保证漕运畅通。李鸿宾考证《河渠志》,发现张秋镇侧久湮古井,疏浚之后,“泉源涌沸,数日内运河水深三四尺”。这一年运河无阻,漕船畅通。据和李鸿宾同时代的历史学家爱新觉罗·昭梿称,李鸿宾治理运河漕运的功绩,“实近年之罕见者”。
嘉庆皇帝收到李鸿宾告假服丁忧的奏章后,上谕:“(李鸿宾)办理挑浚蓄水事宜极为认真,超擢副总河。本年漕船行走迅速,升授河东总督。陛见甫经回任,即闻伊母病故之信。李鸿宾远在任所,殊可怜悯”。嘉庆爱护之情、欣赏之意溢于言表。
从政坛明星到位极人臣
李鸿宾守制期满,服阕回朝,升迁之路依然顺畅。二十二年,九月服阕署礼部右侍郎。二十三年,三月调署兵部左侍郎,四月授广东巡抚。二十四年,五月授漕运总督,八月复授河东河道总督。
二十四年八月,兰阳仪封黄河决堤。九月时,嘉庆令李鸿宾陪同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吴璥堵口。十月洪水退去,嘉庆又令吴璥、李鸿宾赶筑河坝,疏浚河道。李鸿宾以不胜河督重任,奏请辞职。嘉庆的上谕是这样分析李鸿宾辞职的行为:“显系因吴璥等办工迟缓,恐将来一同获咎,豫为诿谢地步。”李鸿宾自认能力有限而辞职,嘉庆却把责任推到吴璥身上。同一天另一道上谕里,嘉庆帝感叹道,“现在李鸿宾降调”,河务上一时竟无人可用。
二十五年,李鸿宾正月署山东运河事务,二月兼署山东巡抚,十二月授安徽巡抚。
道光元年六月,李鸿宾复授漕运总督。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驾崩。道光皇帝即位时,沿用了“嘉庆”年号,次年正月初一才改元“道光”。李鸿宾的安徽巡抚是新皇帝道光任命的。在道光年间,李鸿宾虽不像嘉庆年间那样升迁频繁,但所受倚重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民国《广东连山县志》载《奏分路剿捕瑶匪情形疏》可证魏源《道光湖粤平瑶记》涉及李鸿宾内容多被篡改。
道光元年正月二十日,道光召见即将赴任的李鸿宾,面谕道,安徽省仓库钱粮亏数很多,到任后要查办这件事。三月二十九日,接到李鸿宾汇报查办进展的奏章,道光更是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李鸿宾寄予的殷切期望:“此番受朕委任,若不能尽心报国,成一代之名臣,朕深为汝惜之也”,“三年有成。朕将拭目以待”。
李鸿宾是一位雷厉风行的干将,也许这就是他每次都不负厚望、不辱使命的原因之一。此次查办安徽仓库亏损一案,他又远远超过道光的预期。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道光决定任李鸿宾为安徽巡抚。道光元年二月十五日,李鸿宾到任接印。在办理交接手续尚未接印期间,李鸿宾已经着手查亏。二月二日,李鸿宾递上《奏报查办安徽仓库钱粮亏缺事》奏章,二月九日递上《奏报钦奉清查亏空谕旨并将遵旨逐案查办等事》奏章,后来又递上《奏报酌定清查历年亏缺钱粮办法事》《奏为清查历年亏缺派员设局酌定详查之法等事》等奏章。二月十四日,是李鸿宾接印头一天。此时,该案已经有了第一次的审理结果。这天,李鸿宾递上《奏为审拟已革试用知县吴山锡亏短库项监追限满无完事》奏章。六月九日,李鸿宾递上《奏请展缓安徽各员追银年限清豁案办竣俟分晰著明事》奏章。这道奏章是第一批追缴人员名单,其中知州、知县足足有13名。
这时,被称作“天下之大政”的漕务频频出事,成了道光寝食难安的心头之急。元年六月二十日,道光撤销成龄的漕运总督职务,李鸿宾又一次临危受命接任漕运总督。七月一日上《奏为奉旨补授漕运总督谢恩事》,到道光二年十月十九日《奏报交卸漕督印务起程前赴新任日期事》,复任漕运总督15个半月,共上110余道奏章,很多举措被道光称赞。
其中,他提议整治既压榨纤夫又增加漕运费用的漕害“夫头”,将“刁横夫头,尽行革退”。核定用工数额,并刊刻在木板上公布于众,以绝浮冒。
他还验明了190艘仍在使用的、已经运满十年、船身破朽的船只,提议这些船只核销新造。以往新船由江西承造,造船费用也全部由江西承担,运送的却是六省漕粮。李鸿宾上《奏为黄河口官拨船只现届满号应行分别修造并将旧议造费酌量匀派事》奏章,原由江西独自承担造船费用改由六省分摊。
在这之前,但凡漕运出事,旗丁要赔偿损失的漕粮和损坏的漕船。李鸿宾认为旗丁“不胜苦累”,请皇上同意酌量减少旗丁赔偿。
道光二年四月,江西铅山、永建两帮三条船,先后在黄河遇风漂没。在李鸿宾奏请下,道光帝叹息:“情殊可悯”,谕令损失的漕粮全部免赔,损坏的漕船由官府出钱出料重新造船,并要求粮道“妥为抚恤”。湖南张姓旗丁屯田被淹,李鸿宾一面请巡抚派员确认受灾情况,一面向皇上奏报该旗丁面临的难处,并得到道光皇帝朱批。一个漕务最底层的旗丁家的屯田受灾,李鸿宾不仅协调巡抚前来处理此事,更直达朝廷,得到皇帝的朱笔御批。这样的处事能力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道光二年九月,李鸿宾任湖广总督。在任四年,李鸿宾向道光上奏章620余道,涉及军政、经济、民生各个方面。四年九月,奏请设立售盐公局,“试行两月后,贩运踊跃”。五年,湖南、湖北二省定额应销盐779926引,但实际销盐801093引,多销21167引。道光期间,每引盐400斤,从完不成定额,一下额外多销八百多万斤。这项盐政改革被道光所称许,并同意“永远遵行”。
道光六年,李鸿宾调两广总督。十年,李鸿宾授协办大学士,仍留两广总督,位列宰辅,进入国家中枢。
李鸿宾任两广总督的时间实际不足6年,可他写的奏章足足有1300余道。
道光六年,伊犁将军长龄率三万清军,进剿民族分裂势力新疆张格尔叛乱,李鸿宾奏请向西北战场支援两笔资金。一笔是广东洋商和盐商共募捐的110万两,另一笔是在粤东藩库支银30万两。预计后一笔银子,在督抚司道知府养廉银内,分10年扣还。养廉银是要发放给各级官员的,相当于广东、广西各级官员出了这笔钱。道光以“有失政体”,驳回了李鸿宾这个建议,只收了募捐的110万两。这也是来自各省最大一笔捐款,其后是两浙、淮南各100万两。
道光六年,鸦片走私中出现了一种叫“快蟹”的船,速度快、火力强劲。李鸿宾要求仿照快蟹式样,制造七只缉私官船。每船41名缉私人员,薪水都是由李鸿宾及其手下捐款资助。经过半年巡缉,李鸿宾向道光汇报战果称:“黄埔、虎门海口,渐就肃清。”道光在表彰“所办甚属可嘉”的同时,认为靠捐款资助必不长久,要筹划长久之计。八月,李鸿宾通过藩库、粮道库共借银十万给盐商和当铺,每年获取一万两利息,道光又下旨每年官府动支银两千余两支持,解决缉私款项来源。
道光十年五月十日,李鸿宾上《奏为动支洋商捐输炮台工料项银添建大角山炮台事》奏章,认为大角山雄踞虎门西岸,与沙角炮台隔江对峙,扼守虎门水道出口,是“夷船”入口要路,“大角山向无炮台,应请添建”。六月,道光就批准了这个建议,大角山炮台的建筑,构成了虎门要塞的第一道防线。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时,清军从大角炮台打响了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炮”,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伟大斗争的序幕。
两广任职期间,李鸿宾一次为民申冤,后来被写进了长篇讽喻小说《绣鞋记》,小说里“督宪”是一个不阿权贵、为民作主的好官,其原型是李鸿宾。虽然这是小说讲述的故事,却是现实中发生过的真实事件。道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李鸿宾为此事上《奏为东莞县孀妇黄叶氏呈控在籍主事叶荫芝串诈致伊子自缢身亡请将该主事革审事》。道光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这时候的李鸿宾已经是戴罪之身,依然上《奏为审拟东莞县孀妇黄叶氏呈控在籍主事叶荫芝串诈致伊子黄成通自缢毙命案事》,最终图财害命、欺压百姓的在籍主事叶荫芝被处死。
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每三年一次的京察结果出炉。经道光酌定,表彰八位大员,贬责四位大员。李鸿宾在表彰之列,被称“历任封疆,实心任事。”八月,李鸿宾入觐,赏戴花翎。八月八日,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两广总督李鸿宾行礼。
这是多少仕途之人梦寐以求、荣耀无比的时刻。这个时候的李鸿宾,对未来的一切,应该有着梦一般瑰丽的幻想吧。可谁又知道,这竟是他人生最后的巅峰时刻,也是江西仕子在封建政坛上最后的闪耀。
从人生巅峰到“遣戍”为囚
李鸿宾命运的改变是陡转直下的,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
道光十二年湖南瑶民赵金陇起义,史称“壬辰瑶变”。广东连州是著名的瑶乡与湖南交界,二月初开始,道光就不断用“五百里谕令”提醒李鸿宾,时刻注意两广瑶民动向。三月初八,广东连州八排瑶起事,李鸿宾调七百名营兵进剿。四月二十九日,湖南大获全胜,八排瑶事件却未能平息。道光发出“五百里谕令”,告知湖南军队随时可以入粤“协剿”。五月六日,道光用“六百里各谕令知之”李鸿宾,湖南精锐官兵广东可以随时调遣。五月七日,一直没有等到广东胜利消息,道光发出一道措词严厉的上谕:“旷日持久,虚糜粮饷,成何事体。”
五月十三日,李鸿宾到达连州,六千官兵已经枕戈待旦。作为此战总指挥,李鸿宾却是主张招抚的。官员们更是在抚、剿上争论不休,无法统一意见。直拖到五月二十二日,六千官兵才分三路向八排瑶进兵。那天的二更时分,瑶民夜袭中路兵营,将火包抛入营中火药桶,导致连环爆炸。中路败退,东西两路也被瑶民打败。此战击毙瑶民600余名,官兵伤亡、坠亡近百人。
李鸿宾写了一道3000多字的长奏章《奏分路剿捕瑶匪情形疏》,向道光详细汇报了被瑶民打败的过程。末尾有“地势所限,殊难就手,不得不详加斟酌”,“惟有仰祈圣恩稍宽时日,臣等悉心妥筹,相机赴办”等语。
这道奏章惹得龙颜大怒,道光发出1000多字的“五百里谕令知之”,气愤地说道:“览奏实深愤懑”,“所奏俱系敷衍空言”,“其所奏稍宽时日,殊不成话。该督等既已玩泄于前,岂宜复迁延于后”。
六月十七日,处分李鸿宾的第一道上谕发出,道光斥其罪状,“任其蔓延,致匪徒得以肆启狡谋”,“因循姑待”,“种种错谬,厥咎甚重。着交部严加议处。”“照溺职例议以革职”,“着拔去花翎,改为革职留任,以观后效”。
八月二十日,启动对李鸿宾治罪程序,上谕“着革职来京交部治罪”。闰九月二日,李鸿宾被押解上路。九月十四日,押解到京。九月十五日,上谕“已降旨押解来京交部治罪外,所有军需例准开销银两内,自五月二十二日起,至八月二十九日止,一切支销银款,着落李鸿宾赔缴三成”。
这就发生了文章开头出现的李鸿宾三子李儒郁回乡取钱交罚款的事。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日,两广总督卢坤上《奏报李鸿宾遣属先缴银两数目事》,收到缴纳的第一笔罚款,此后一直未免。直到咸丰年间,皇上还收到户部《奏报李鸿宾续家属赔军需银两事》的奏章。
十一月二十五日,大学士长龄等会奏,请将李鸿宾等从重治罪,上谕“仅罚赔三成军需银两,尚不足以示惩,李鸿宾着从重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同日,道光发出了一道最终为李鸿宾定罪的上谕:“节次所奏军情,讯无含混情形,尚非故意迁延。而办理不善,耽延月日,罪实难逭。”也就是说,李鸿宾没说假话,所奏战情战况属实,但打了败仗的罪行要追究。笔者觉得根本原因,除了迟赴连州、久不进攻外,更重要的是李鸿宾打了败仗之后,奏章中表现出来的畏缩不前、主抚畏战的态度惹怒了道光。
道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李鸿宾到达乌鲁木齐,安排在都统衙门效力,次子李儒郑一直陪侍身边照顾,算是道光皇帝法外开恩。十四年二月十日,上谕释遣戍新疆已革协办大学士两广总督李鸿宾回籍。七月六日,上谕“赏遣戍释回已革协办大学士两广总督李鸿宾翰林院编修”。十五年,请假回籍修墓,在籍患病,从此归居故里。道光二十六年二月三日,江西巡抚吴文镕上奏:“据九江府知府刘炽昌详报,在籍翰林院编修李鸿宾,于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因病身故”。
纵观李鸿宾一生,历嘉庆、道光两朝,深得二帝赏识,道光更是对其寄予厚望。李鸿宾多次受命于艰难之时,每每不辱使命,在漕务、盐政、海防上均有所建树。在建立虎门要塞的第一道防线,打击罂粟种植,防止白银外流上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也许是因为成长于乡村,李鸿宾能细致入微地关心着百姓的生活,为底层民众减轻了一些苦难。可《清史稿·李鸿宾传》《道光洋艘征抚记》两篇文章,把李鸿宾涂抹成“贻海疆隐患”“藩篱溃决”的罪人。著名历史学家姚薇元先生考证魏源这些记述与李鸿宾相关史料时,就曾说过:“语极含混,不知所指”。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