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风采|周海云: 向水而行 实干为民

1月13日 10时 阅读 28833

  他生长在修河河畔,从小与水有不解之缘;他向水而行,在水利事业中拿出实干热情。他就是市人大代表、永修县水利局局长周海云。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认为当好人大代表,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勇于扛起肩上责任。”周海云在此次市两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0年,周海云离开工作了近22年的乡镇,调任永修县水利局局长。面对2020年大汛后全县8条重点堤防水毁及薄弱环节修复工程,他一个人开车跑了80公里堤防路。看到灾后千疮百孔的堤防,周海云暗下决心,不管多难,一定要把灾后堤防水毁修复工程干好。

  转眼几年过去,在周海云的带领下,永修水利人不断开创佳绩。2023年永修县水利工作、河长制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一,水利综合县级考核位居全省第二;成为全省首个编制《县级水网建设规划》的县区,获批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先行县;2024年永修县获评国家小型引调水工程试点县,第二批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第一个实行工业“节水贷”的实施县,完成了全省首例省级节水型企业千万级“节水贷”项目;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两例百万级“水权交易”,交易水量350万立方米/年,交易金额42万元,水权交易总量及交易金额均位列江西省首位。

  履职市人大代表后,周海云深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要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九江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针对2024年汛期堤防多点出险,周海云主动与相关人员对全县27条圩堤、206个险点做好标识标记,并统一登记造册、信息统计,提出尽快开展水毁修复和修河流域多发频发洪灾系统治理的建议;针对群众自建房维修难、村庄改造过程中乡土树种遭抛弃等问题,他又提出了合理建议,均得到采纳。

  此次市两会,周海云带来了《关于加强基层国有或集体资产管护的建议》。“建议尽快确权,明确资产权属,为资产有效管理和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建议成立管护法人机构,保障资产持续稳定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九江日报记者 张江艳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