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授牌签约仪式正式举行
市一医院正式成为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地区合作中心
北京安贞医院
工会主席江宏才、科技处副处长岳花兰
及心血管专家团队
九江市卫健委副主任胡国斌
市一医院党委书记何剑锋携班子成员
出席签约仪式
据了解
北京安贞医院是北京市
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重点的综合医院
被列为首批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今后
北京安贞医院
(国家心血管疾病医学研究中心)
将帮助市一医院规划打造心血管专科
在人才培养、手术帮建、临床研究
远程会诊、远程联合查房等方面
予以深度赋能
倾力帮助市一医院
提升心血管疾病诊疗能力水平
让九江百姓足不出省
就能享受国家级先进诊疗技术
仪式结束后
北京安贞医院专家团队
在市一医院门诊开展义诊活动
随后,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
全体医护人员举行座谈会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和总后卫生部于2013年8月批复的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中心依托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创新、规范、普及、提高人类心血管健康水平为使命,秉承“强专科,优综合”的办院理念,是首家集心血管专科优势和多学科交叉实力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心内外科、危重医学、母胎医学等学科和妊娠合并心脏病、心脑心肾共患病等领域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心同时拥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内外科双主任委员,培养了众多国家级知名专家及团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中心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首要任务。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承载了科技部创新团队、国际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平台;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围绕心血管及共患病,在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牵头多项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并取得优异的成果,在国际顶级心血管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团队以国际多中心注册研究、全国多省市队列研究为基础,着力打造基于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科研方法学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已建立主要病种队列11个,最长随访20年,队列研究已开始产出系列研究成果,其中CHINA-AF是国内目前质量最高、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房颤队列,在31家医院入选2.7万余例房颤患者,在JACC、Stroke、JAHA、Circ CQO、IJC等发表文章50余篇,为中国心房颤动指南编写提供了大量数据。
中心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GCP平台项目承担单位和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单位,包括专用I期研究病床30张,共用病床48张,近五年中心承接注册类药械临床试验400余项,其中创新药械占比近一半,未来5年重点开展大规模、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已启动3项(ELITE、RIGHT、COOPERATE),将有力推进心血管药物、材料、试剂的创新研发。中心积极探索医企共建模式,建立4家医企联合实验室,与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互为补充,为医企深度合作,产学共研搭建全新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未来将在中心内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促进医学科技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为提高医疗水平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心依靠强大的心血管领域临床专业优势和创新技术应用能力,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持续和形式多样的医疗技术支持和培训,以带动全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同质化发展为重点责任。双医门诊为促进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提供示范窗口;远程多学科会诊为共患病重症患者救治提供高水平的即时援助;线上查房为全国复杂疑难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便捷、个性化的诊治方案;远程手术指导借助5G网络支撑,通过多媒体信号实时传输,突破时空限制,协助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中心结合不同层级合作医院的临床水平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内容,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定期开展知名专家线上教学,组织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供线下进修学习和研究生培养机会,为合作医院培养技术骨干和科研人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人工智能影像等先进技术的培训与推广,为合作医院带来了诊疗能力的大幅提升。
“十四五”期间,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发展定位,与各级医疗机构携手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和诊疗规范研究,努力搭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医学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实现心血管领域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来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