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留下来了,村民开心笑了!100亿元工程项目给百年廊桥“让路”

1月7日 07时 阅读 32036

“保住了!保住了!!廊桥还留在老地方,太好了!”一夜间,百年古廊桥不拆除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武宁县石门楼镇镜源村,人们奔走相告,争相传递这一喜讯。

一座桥让数百位村民牵肠挂肚,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该村有一座桥建于清朝1779年的古廊桥,距今246年,2017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镜源村,在一个叫作关山口的地方,两岸青山间搭建了一座横桥,桥下溪水潺潺,桥上微风习习。这座廊桥当地村民又称它水口桥,桥身由石头堆砌而成,全长21.68米 ,宽4.55 米,高10米,桥上有亭,外观似民房,四周墙封、内列人字木架,顶盖青瓦,桥亭几经修复,至今保存完好,经常有村民前来打扫。

去年,投资超100亿元的武宁大湖塘钨矿项目开工,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古廊桥的宁静,廊桥位于矿区尾矿库选址位置,一边是重大项目建设要把廊桥迁走,一边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疙瘩”。面临两难选择,怎么办?

是迁走还是原址保护?在省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市、县两级政府、文物保护部门和项目施工方反复协商,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廊桥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定要保住,不迁。”

石门楼镇党委书记应明告诉记者:“该项目涉及385户村民要整体搬迁,为了保护古廊桥,最终重新修改规划专门为它‘让路’,镇里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70多岁的村民邹人安激动地说:“廊桥留给我们太多的乡愁记忆,曾经是祖辈们通往山外的交通驿站,大人们廊桥里纳凉、歇脚、卖山货、孩子们在桥上游玩嬉戏,能保住,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据九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市仅有三座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古廊桥,除镜源村的这座廊桥之外,另两座分别是位于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新湾乡回坑村的纱笼桥和善述桥。九江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科聂丽华科长介绍说:“廊桥承载历史、连接现在、通向未来,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镜源古廊桥的成功保护,是我市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和《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生动实践,对保护文物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访结束,记者离开古廊桥看到,不远处,工程车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在秀美山水间,冬日暖阳下,古廊桥安静地横卧在那里,仿佛是一位见证九江美丽乡村日新月异发展的时光老人。

(九江日报记者 张雷 洪永林)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