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九江丨《新华每日电讯》专访九江市副市长容长贵:建设最美岸线打造经济新优势、巡河护河 碧水长流

2024-05-10 19:17 阅读 29128

5月10日,《经济日报》8版

图片

5月10日,《经济日报》8版智库圆桌专栏《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刊发了《江西省九江市副市长容长贵:建设最美岸线打造经济新优势》的单条专访稿件。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4次专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省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及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本期特邀嘉宾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江西省九江市副市长容长贵:建设最美岸线打造经济新优势

江西省九江市作为江西的北大门,坐拥鄱阳湖近2/3的水面与湖岸线。全省152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在九江,这是优势,更是责任。

九江过去传统工业偏重,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是强化系统治理,守护自然生态之美。统筹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一体推进“4+1”工程。以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为目标,持续推动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景观岸线、生活岸线转变。在高标准完成百里长江风光带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长江文化公园(九江段)建设,让岸线成为“流动的长江文化”鲜活载体。二是深化地企合作,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2018年以来,九江是第一个与三峡集团开展水环境治理合作的沿江城市,总投资近200亿元,“厂网一体”创新机制在全国推广。截至2023年末,城区污水收集率从28%升至75.76%,长江干流九江段10个断面连续6年保持Ⅱ类水质,水环境国考断面优良率93.8%。三是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织牢生物保护之网。紧紧围绕“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总体目标,一手抓禁捕退捕,2023年累计筹措落实资金10.7亿元,严厉打击盗捕等违法行为;一手抓渔民上岸,全市需转产安置渔民13590人全部实现转产就业。自禁渔以来,除鳤鱼重现之外,刀鲚种群数量也逐渐增长。

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生态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化。一方面,夯实绿色发展动能,把好项目准入关。把“含绿量”“含金量”作为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拒绝不符合生态环境准入的项目近百个。同时,不断加大碳减排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末,九江银行累计投放碳减排贷款约3.8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7.8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另一方面,创建绿色发展试点,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资源储蓄运营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确权登记、核算评估等政策体系。排污权储备交易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2023年完成3个项目6笔排污权交易。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2023年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639.56亿元。

作为全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九江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00年,九江至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的跨省公交开通。2021年,九江、黄冈、鄂州、黄石四市共同签署《关于深化跨江合作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框架协议》,跨江合作进一步深化。截至2023年末,与黄梅县实现112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异地通办,办件量累计超2万件。与此同时,“通平修”合作深入推进。修水、通城、平江三县山水相依,自2015年《“通平修”合作示范区建设共识》签署以来,合作渐入佳境。此后,《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次区域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框架协议》等相继签署,为三县共同发展指明了路径。2023年,三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