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九江的寻常巷陌中,住着一位名叫吴黄苟的老兵。今年80岁的他就像一本行走的历史书,每一道皱纹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往昔的故事。让我们轻轻翻开这本“书”,探寻一段横跨半个多世纪,承载着热血、坚守与担当的过往,去感受一位老兵从青春到暮年,初心不渝、奋斗不止的生命轨迹。
扎根基层守护国防
1963年12月,风华正茂的吴黄苟响应国家召唤,告别家乡,投身军旅,成为了一名工程兵。彼时,国家正处于国防建设的关键时期,吴黄苟所在的部队宛如一颗隐秘而坚实的螺丝钉,扎根基层,默默守护国防安全。
初入部队的日子异常艰苦,给吴黄苟和战友们来了个“下马威”。新兵连训练强度大,伙食供应却有限,早上两个窝窝头、中午两个馒头、晚上两小碗饭就白菜,对于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年轻战士们来说,这点伙食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以饱腹,常常饿得前胸贴后背。但吴黄苟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硬是靠顽强的意志挺了过来。随着进入老连队,情况逐渐改善,老连队多年积累的伙食底子,时不时能让大家吃上一顿肉,生活总算有了盼头。
身为建筑工程兵,吴黄苟投身于一系列地下工程的建设中。当年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战略,他们的任务便是在地下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一个班12人,配置科学合理,既有指挥协调的正副班长,又有10名各司其职的战士,还有从地方聘请身怀绝技的师傅在现场指导。他们的工作涵盖了坑道水电、空调安装等诸多精细领域,每一项任务都事关国防建设,容不得半点马虎。坑道建设从最初的打风钻、炸山洞,到清理碎石,再到泥工粉墙,直至最后的水电安装,工序环环相扣,复杂而严谨。吴黄苟主要负责通风工程,那些管道安装的日子至今历历在目,不同口径、形状各异的管子对接,就像是一场高难度的“拼图游戏”,需要足够的耐心与精湛的技艺,稍有差池,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通风效果。
在部队的七年时光,吴黄苟虽未亲身经历枪林弹雨的实战,但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凭借踏实勤勉的工作态度与日益精湛的技术,五次荣获五好战士的殊荣。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些年挥洒的汗水,都化作守护国家的坚固屏障。
回到地方默默坚守
1971年1月,吴黄苟告别军旅生涯,转业进入新华社,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在这里,他成为了一名保障供电的工人,看似平凡的岗位,却肩负无比重大的责任。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电力供应容不得一丝闪失,一旦断电,信息传递就会陷入瘫痪。吴黄苟深知这一点,他如履薄冰坚守一线,用扎实的专业技能,确保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
期间,新华社组织拉练活动让吴黄苟记忆犹新。那是一场模拟实战环境的历练,旨在提升职工在艰苦环境生活能力和应急作战能力。吴黄苟踊跃参与南线拉练,跟随队伍奔赴河北安国县、涞水县等地。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这个过程中真切体会到团队协作与应急处理的重要性。在涞水县,当站在狼牙山五壮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吴黄苟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爬山途中,他仿佛看到了先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那是一次直击灵魂的精神洗礼。这次拉练,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更在他心中筑牢了信念的堤坝。
1979年,为照顾家中年迈的父母,吴黄苟申请调回九江,进入九江市邮电局担任电工。新的工作环境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工作内容繁杂琐碎,既要保障办公室、机房的照明正常,让同事们能在明亮的环境中高效工作,又要穿梭于分散在各处的宿舍区,为职工居民检修电路。从热闹繁华的市区到偏远静谧的郊区,一辆陪伴他多年的自行车见证了他的忙碌奔波。当时邮电局的宿舍分布零散,最远的黄家村邮电所,他每个月都得骑行前往数次,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只为确保大家的用电顺畅安全。因在地方工作表现突出,吴黄苟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初心不改荣光永驻
退休后的吴黄苟,选择独居九江,岁月不饶人,他的身体也逐渐亮起了红灯,受到糖尿病与肾病的双重困扰,每日清晨,他熟练地拿起胰岛素注射器,给自己注射,这个简单动作背后,是多年来与病魔抗争的坚韧。中午和晚上,他按时服用降糖药,严格控制饮食,从不随意放纵。尽管身患疾病,吴黄苟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自理能力。日常开销,他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家中陈设简单朴素,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他常去附近的市场买菜,来回路上权当锻炼,遇到邻里熟人打打招呼、唠唠家常,平淡日子里透出自强不息。
家人虽不在身边,牵挂却从未缺席。儿子在外地打工,孙子学业正忙,吴黄苟理解他们的不易,从不轻易打扰。偶尔的电话那头,是他对晚辈的关怀叮嘱,电话这头,是家人满满的牵挂。儿子虽远在外地,逢年过节都会回家团聚,儿媳在九江带孩子,也会抽空帮他打扫屋子、添置生活用品。每逢佳节,社区干部、退役军人专门上门看望,悉心问候,为他精心准备“爱心礼包”如西瓜、绿豆汤、红枣姜茶等,他们还经常给吴爷爷打扫卫生,让老人感受浓浓的温情;九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得知吴老家中缺少热水器,迅速协调爱心企业捐赠安装,让他在家就能洗上热水澡。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如同冬日暖阳,温暖吴黄苟老人的心。
1969年4月,吴黄苟光荣入党,党龄至今已超50 年。这半个多世纪,他历经风雨,初心从未动摇。在部队,他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脏活累活抢着干,困难面前不退缩;转业地方后,无论在新华社还是邮电局,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给组织添麻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退休后,吴黄苟依然心系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虽身体不便,仍力所能及地为邻里提供帮助。社区组织环境整治,他帮忙清理杂物、宣传环保知识;邻里间有电器故障,他凭借电工手艺热心指导维修。多年来,他以老党员的身份,传递正能量,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
回首往昔,从热血青年投身军旅、保家卫国,转业到地方默默坚守、发光发热,再到晚年与病魔抗争、乐于助人,吴黄苟老人用行动诠释平凡人的伟大。他的故事如一首岁月长歌,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怀揣梦想,勇往直前,无论风雨多大,只要坚守初心,终能抵达光明彼岸。
(朱新军 文/摄)
编辑:方旬瑜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