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操心
咱中国父母就没有输过
甭管学习成绩还是行为习惯
一旦哪里稍微有点不如意
就心急如焚
有件事
更是让再“野性”的爸妈
都佛不起来
那就是
↓
孩子的身高
身高一部分看先天因素
还有一部分是后天把握
在先天因素已经确定了的情况下
如何把握后天因素
将长高高发挥到最大值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生长激素作为影响身高的关键要素,其分泌情况对身高增长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生长激素能刺激软骨细胞增殖,促进骨骼线性生长,使孩子不断长高。
众多科学研究表明,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夜间睡眠期间,尤其是深度睡眠阶段,生长激素会迎来分泌高峰。正常情况下,晚上10点至凌晨2点左右,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可达到白天分泌量的数倍之多。此外,清晨5点至7点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这几个时段对于孩子身高增长而言,堪称“黄金时刻”。
那白天睡觉,进入深度睡眠可以吗?
答案是:不行!
白天进入深度睡眠对生长激素分泌也有一定帮助,但效果不如夜间。
生长激素在夜间会出现分泌高峰,这和人体的生物钟密切相关的。虽然白天也会有生长激素分泌,不过其分泌量相对夜间少很多。如果孩子因为特殊情况,比如生病或者作息被打乱,在白天进入深度睡眠,也会有生长激素分泌,只是很难完全弥补夜间晚睡缺失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
而且从实际生活角度看,白天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很难保证孩子能像夜间睡眠一样持续处于安静舒适的深度睡眠状态,这也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充分分泌。所以,还是尽量让孩子在夜间规律睡眠,以充分利用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来促进身高增长。
那我晚上睡,只是稍微晚点睡可以吗?
答案还是:不行!
当孩子晚睡时,会干扰正常的生物钟节律,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长期晚睡,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骨骼生长速度放缓,最终影响孩子的成年身高。长期熬夜的孩子在身高增长速度上明显低于作息规律、早睡早起的同龄人。
除了生长激素分泌受影响外,晚睡还会给孩子带来其他诸多不良影响。它可能削弱孩子的免疫力,使孩子更容易生病;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还可能引发情绪问题,如烦躁、焦虑、抑郁等,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理想身高,家长们务必重视孩子的睡眠问题。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每晚尽量在9点至10点之间安排孩子上床睡觉,保证孩子能在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时段进入深度睡眠。
那怎么判断娃有没有进入深度睡眠呢?
深度睡眠也被称为慢波睡眠,它有以下一些标准和特点:
从生理状态来看,在深度睡眠阶段,孩子的呼吸会变得深沉而有规律,心率也会减慢,身体肌肉放松,血压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这时候,身体处于一种高度放松的状态,就好像身体的各个“零件”都在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
从脑电波的角度讲,脑电图显示出慢而高振幅的德尔塔波(δ波)。这是深度睡眠阶段典型的脑电波特征,和浅睡眠阶段的脑电波有明显的区别。
另外,在深度睡眠阶段,孩子很难被外界的轻微干扰唤醒。比如一般的说话声、轻微的光线变化等不太容易让孩子醒来,这也说明孩子处于比较深度的睡眠状态。不过如果受到比较强烈的刺激,如较大的噪声、剧烈的摇晃,孩子还是会被唤醒的。
孩子每天的深度睡眠时间应该是多少?
深度睡眠时间因年龄而异。
新生儿(0-3个月)每天睡眠总时长约14-17小时,其中深度睡眠时间占比较高,可能达到总睡眠时间的50%左右,也就是7-8.5小时左右。这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极快,充足的深度睡眠能保证生长激素大量分泌,以适应身体快速生长的需求。
婴儿(4-11个月)通常每天睡眠12-15小时,深度睡眠时间大概占40%-50%,即4.8-7.5小时。这时期孩子在睡眠中巩固新学会的技能,像坐立、爬行等,足够的深度睡眠有利于大脑和身体的进一步发育。
幼儿(1-3岁)每天睡眠11-14小时,深度睡眠时间约占30%-40%,即3.3-5.6小时。这个阶段深度睡眠对于孩子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身高增长都很重要。
学龄前儿童(4-5岁)每天睡10-13小时,深度睡眠大致占30%左右,即3-3.9小时。此时充足的深度睡眠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身体和大脑发育。
学龄儿童(6-12岁)每天需要9-12小时睡眠,深度睡眠约占25%-30%,即2.25-3.6小时,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阶段集中注意力,促进骨骼生长等。
青少年(13-18岁)每天睡眠8-10小时,深度睡眠占20%-25%,即1.6-2.5小时左右,这个阶段深度睡眠对于他们的身心成熟依然非常关键。
那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娃好好睡觉?
答:营造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睡前避免孩子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剧烈运动或进食过多食物。
让孩子在优质的睡眠中,充分释放生长潜能,茁壮成长,迈向理想的身高未来吧!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