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明代“千眼桥”露真容

2024-09-24 10:23 阅读 33800

连日来,受到高温少雨天气的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进入枯水期。9月22日,在鄱阳湖多宝乡蒋公岭附近水域,明代“千眼桥”提前显露真容。

据了解,这座古桥建于1631年,全长2657米,949个,948个孔,所以称之为“千眼桥”。鄱阳湖丰水期,“千眼桥”浸泡在水中,当鄱阳湖水位低于10.5米时,才露出真容。

截至9月22日18时,鄱阳湖都昌水文站水位已下降至10.2米,显露出的桥身全部采用花岗石,在明代时期曾是沿湖两岸群众往来的便捷通道。2016年以来,江西省对“千眼桥”进行了全面修复,不仅恢复了原貌,也成为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方旬瑜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