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小环
夏夜走湖赏荷
漫步湖堤沐月光,霓虹幻影变无常。
置身仙境红蕖媚,入足瑶池翠伞凉。
一片蛙声传雅韵,几行岸柳伴清芳。
周公曾赋《爱莲说》,故地濂溪是我乡。
“走湖”这个词,词典上是找不到的。近几年,陆续从市里的一些同学的散文集或词中第一次看到“走湖”这个词,很是好奇,他们的诗文中告诉我,“走湖”就是在湖边散步,从湖的起点沿着湖堤划一个大大的三百六十度的椭圆,再回到原点。近几年来,在九江,“走湖”成了一种时尚,渐渐地,便有一些有心人,把“走湖”上升为一种文化。
我来九江市屈指一算二十多个年头了。可走湖还是近六、七年的事。2014年9月外孙女升入鹤湖中学,我帮刚调来市里工作的女儿照看家务,就住在柴桑春天紧靠十里河边的女儿家里。十里河从庐山脚下蜿蜒而出,流经柴桑春天的那段河面突然开阔了许多,河中有一小岛,河水清澈,水流平静,河水在这打了个盹似的,然后欢快地流入八里湖。前几年来的时候,这里是杂草丛生,人迹少见的地方,偶见三三两两的垂钓者散落在湖边。可如今,“十里河公园”却成了开发区市民最爱的去处。园内规划有各种不同功能的活动区,其中有体育活动区(足球场、篮球场、健身区、羽毛球场),儿童游乐区,漫步休闲,步道还是用红色的海绵材料铺设的呢。河两岸生长着各种各样、各个季节的花草树木,尤其是春天简直是美不胜收啊!小舟穿行在荷花夹道的九曲桥下,让人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三年后,外孙女考上了市一中,我们举家搬到湖滨小区。所谓湖滨即甘棠湖和南门湖之滨也!老市区中心的中心!绕大圈走湖约需一个半小时。木栈道从南湖公园侧畔依水而设,芦苇荷花,清香扑鼻,鸟鸣盈耳。悠悠前行,我知道,岁月的脚步总是在不同的节点中,移动着生命的曲线,又在起伏不定的境地沉淀我难以圆满的心灵之路……。夏秋之夜,来公园活动的人逐渐增多,他们中有的打球,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纯粹是到李公堤乘凉聊天,当然,更多是“走湖”。大千世界,真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走湖”的人群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最令我感到愉悦的是,那些鬓染雪霜携手踽踽而行的老夫妻,“一生一世一双人”啊!当然,那些勾肩搭背,你侬我侬的缠绵倩影,有时也不免让人引起遥远的联想。这些夹杂在行人中的“走湖”人间万象,是一部让人难以读懂的书。在走湖的常规运动中,最让我难忘的一次是,李公堤与甘棠湖的湖心广场上围了一圈子人,几位化了淡妆的老年人,站在圈子的中央,旁边有人拉了红色的条幅,上面写着:“婆媳牵手,放声红歌。”据说,这是市妇联开展的“婆媳牵手和谐家园”的系列活动。今天参加这次活动的几位老人,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业务骨干或劳动模范。首曲是女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演唱者八十多岁,是中学的教师,为她伴奏的是她的儿媳及儿媳的乐队,有电子琴、胡琴、笛子等乐器。当音乐响起,我,二十多年因嗓子坏了未曾唱歌的音乐爱好者,也被情绪感染,跟着唱了起来,围观的群众也跟着唱,坐在小推车上的婴幼儿也兴奋不已。此时是物我两忘。据说这样的场景也不是偶然。第二首歌《人间第一情》,要不是同伴催促,真的是沉浸其中,意犹未尽啊……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有南门湖畔舒展奔放、洁净无瑕的夏荷,五色的霓虹灯交替变幻照在一片盛开着的、红花翠英亭亭玉立的荷花仙子群中,是多么的娇艳,犹如一个个羞涩的少女,让人浮想联翩,心旌摇曳。湖面紧密相连的荷叶,无数滴水珠晶莹剔透,微风拂过,有一种很微妙的动感,有意或无意地将人引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置身于这富有诗情画意雅而不俗的韵致中,自有一种“不羡鸳鸯不羡仙。”的感觉。坐在这如画的湖边,享受几分秀色,既怡情又养年。闭上双眼,顿觉阵阵微风拂面,人心飘逸。在纷繁浮躁的尘世中,一颗压抑良久的心,顿时得到了释放,有如眼前的湖水一样柔和开阔。
走湖一般是黄昏或晚上,很少遇见熟人,不需要停下脚步来与人打招呼,一门心思走完一圈,散步健身的效果也就达到了。难怪,九江人把“走湖文化”的灵魂归纳为“放松、安顿、安逸”于自然。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三年的陪读随着高考而结束,今年夏天,外孙女考入心仪的大学,我也告别甘棠湖的走湖,将迎来白水湖的走湖(我们老两口住白水湖畔),但愿在白水湖的走湖运动中,我们的步伐更持久更坚定。“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