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防指答疑:防汛等级下调为何还要巡堤查险?

2024-07-13 19:01 阅读 34603

7月13日,市防指下发《关于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调整为四级的通知》,决定自7月13日18时,将我市防汛应急响应等级调整为四级。防汛应急响应等级下调的同时,市防指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预案分工和职责要求,毫不松懈抓好巡堤查险工作。

当前,鄱阳湖、长江九江段水位正在持续消退,且双双退至20.50米以下,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巡堤查险?这得从退水期堤防情况说起。

仍有10个河道站超警戒水位

从7月3日开始,我市降雨基本停歇。长江九江站水位从本轮峰值21.86米退至7月13日8时20.43米;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从本轮峰值21.56米退至7月13日8时20.08米。综合当前汛情及发展趋势,根据《九江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规定,经市防指指挥长同意,我市决定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调整为四级。

尽管防汛等级下调,但截至7月13日14时,我市仍有10个河道站超警戒水位,分别是:赤湖中圩闸(18.04米,超警戒1.4米)、星子(20.03米,超警戒1.03米)、棠荫(19.89米,超警戒0.89米)、吴城(修水)(20.33米,超警戒0.83米)、吴城(20.30米,超警戒0.80米)、都昌(19.76米,超警戒0.76米)、湖口(19.97米,超警戒0.47米)、九江(20.42米,超警戒0.42米)、永修(20.40米,超警戒0.40米)、德安(20.15米,超警戒0.35米)。

7月13日市防指《汛情专报》显示,长江九江站已超警16天,鄱阳湖星子站已超警17天。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科干部况文建介绍,退水期不等于安全期,水在消退也不意味着堤坝已经安全。虽然天气晴热高温,但沿江滨湖地区堤防维持高水位运行时间已长达半个月之久,抗险能力降低,极易出现泡泉、散浸、漏洞、跌窝、裂缝、滑坡等险情,如果查险不及时、抢护不及时,就可能导致堤防溃口。

因此,越是调级越不能松劲,越是退水越不能松懈。

仍将维持高水位至7月中下旬

据气象部门预计,未来3天,九江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仍将达到35℃以上。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湖区、修河永修站、博阳河德安站将继续处于退水态势。

不过河湖洪水消退需要时间,水位不会一下子就回退到警戒线以内。以鄱阳湖为例,自出峰以来,日退幅为0.1米~0.2米,预计星子站水位7月20日左右回退到警戒线(19米)以内。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天,我市大江大湖仍将维持高水位,这给防洪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据统计,我市在长江干流堤防、鄱阳湖湖区堤防、主要支流及尾闾堤防累计投入巡堤查险22.92万人次。随着退水期堤防风险上升,全市巡堤查险人员仍需按照“七防”举措,做好退水期各项工作。

仍需严格落实巡查人员及频次

退水阶段容易导致巡堤查险人员思想防线减退,长期值守叠加高温天气容易滋生厌战思想、麻痹心态。在前期防汛督查中,发现巡查频次下降、巡查范围缩小,甚至带队责任人履职不到位等情况。

为此,市防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压实巡堤查险责任段带队责任人责任的通知》,要求带队要“带”、要“管”、要“交”,并就班前会、带队巡查、规范巡查、在岗在位、巡查质量频次、安全防护、交接班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那当前防汛形势该如何巡堤查险呢?根据《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做好巡堤查险工作的紧急通知》,一级响应,每班每公里9人,不间断巡查;二级响应,每班每公里9人,一般堤防1次/1h,重点堤段不间断巡查;三级响应,每班每公里6人,一般堤防1次/2h,重点堤段1次/h;四级响应,每班每公里6人,一般堤防和重点堤段均为1次/2h。对已出现的险情点和险工险段,要重点盯守、加密巡查。堤防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由堤防管理单位及堤防安全巡查员负责巡堤。

市防指还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巡堤查险过程中做到巡查步骤要到位、巡查部位要到位,要加强险情处置与信息报送,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堤防安全。


(九江日报记者 程静)


编辑:柳飘蕙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