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撒、摇、扫……两把刷子一只匾,一罐清水一碟粉,就能手工泛丸千粒。共青城市的“85后”严军,是江西浔奉堂中药有限公司质量研发经理。作为一名中药师,他还是一名传统中药炮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一直以来,严军致力于传承“樟帮”非遗古法,创新炮制现代技艺,让古老中医药焕发年轻态。
“自古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不是樟树的中草药有多灵,而是经过‘樟帮’传承人的炮制后,药更有灵性了。”4月29日上午,为展示非遗技艺——水泛丸制作工艺,严军一边抓着药材,一边说道,“这是木香、丁香、苍术……今天调配的是一种提神醒脑的香丸,这些药材,我只要闻一闻就知道它是什么。”
严军与中药的情缘还得从儿时说起,严军的爷爷是一名乡下郎中,在当地小有名气,“我爷爷在给人看病时要用到一些中草药,他时常会进山采药,我就跟在后面,所以从小我就对中医药很感兴趣,大学学的也是生物制药专业。”
“樟帮”作为全国中药炮制的主要流派,其独特的炮制技术闻名遐迩,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我们将药材烘干、研磨成粉后,就可以起模了,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一步关系着泛丸的成败。”
起模最难权衡的是水与药粉之间的关系。刷子蘸清水刷药匾,使药匾湿润;再把药粉均匀撒于药匾,用刷子扫药粉,从药匾一端开始至另一端;接着刷水,轻揉药匾把剩余的药粉粘在刷水处。三四次后,形成细小、较湿润的药模。最后将少量药粉加到药模上。
一次次的涂水、碰撞中,逐渐愈显圆润的小丸在药匾内如被无形之弦牵引。“手工泛丸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期间不仅要一直站着,还要不停地依靠臂力来回旋转药匾,并不断加水湿润、撒粉、滚圆。”一个小时后,水泛丸制成。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严军认为,中药炮制既要传承古法,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从手工炮制跨越到现代化工业制造,中药制剂要实现高速、稳定、连续生产,唯有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
作为共青城市传统中药炮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严军不断加大设备和工艺创新,在中药制剂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装备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了《一种薏苡仁的蒸制设备及加工方法 》《一种药片切片装置》两个发明专利、《一种中药饮片用的加工装置》一个实用新型专利。
“只有提高效率才能降低成本,从而惠及更多人。择一事,终一生,我们每一代传承人心里都怀有一个让古老岐黄之术薪火相传,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的美好愿景。”严军表示。
(王一婷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孔 颖)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