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九江丨许杰夫先生二三事

2024-01-05 16:16 浔阳晚报 阅读 28875

许杰夫先生二三事

□ 万九如

  许杰夫先生是九江市名人,新中国成立不久,许先生当上了九江市副市长。上世纪,年龄稍长的市民,都知道九江有个许杰夫。

  许先生1957年被划为右派,被免职。

  1968年,我从学校“四个面向”分到茅山头垦殖场(当年叫向阳垦殖场)。冬天,在茅山头冬修水利看到许先生和被揪出来的“牛鬼蛇神”一道,挂着小牌子挑土。

  20世纪70年代,许先生从武宁县来到向阳农机厂,当上了厂领导,不记得是被任命为革委会主任,还是副主任,我们都称许先生为许主任。

  我一直在生产一线做车工,先做定型产品,做阀门,车阀体;做碾米机,车米斗芯。逢年过节,偶尔也被厂部负责宣传的,叫去办墙报。

  一天,许先生写了张条子,要我去九江动力机厂,找厂里书记,借一个氧气瓶,一把加工齿轮的铣刀。我那时也就二十二三岁,从没有和外人打交道的经验,心里忐忑不安,担心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找到九江动力机厂书记,正和厂里科室一帮人在说事,我递上许先生的条子,科室的人,也伸过头来看条子,有人就在边上对书记说,这些个设备是不能借的,借出去了就没有归还的。旁边的人这样说,书记也只好作罢。氧气瓶没有借到,铣刀我只好跑到庐山水泵厂,找到一个在厂里的亲戚,买一把回来。

  我至今都不明白,许先生为什么要叫我这个生产一线的工人临时去跑一个外协,厂里当时就有专门的采购外协人员。

  1974年底,许先生带队组织各个车间的主任和有关人员去福州阀门厂参观学习,我也不明白要我去的目的何在,我当时已经没有做定型产品,在车床上专门做设备维修。

  隆冬季节,从九江出发,许先生穿了内羊皮大衣,到南昌转车,黄克华(昵称黄愽士)要给许先生买张卧铺票,许先生不肯,和我们十来个人一道在座席车厢熬一宿,第二天清早到达福州。

  和许先生近距离接触,问了许先生年岁,许先生说今年53岁。我心中默算,1957年许先生被划右派时才36岁。当副市长时就更年轻。

  路途中,许先生说起往事,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和中共地下党有联系,表面上和达官贵人一样,收拾好行李,准备南逃掩人耳目。实际上暗中保护九江映庐电业公司迎接新中国到来。

  厂里要搞青工技术教育,要把技工的应知、应会印发下去。不知谁出的主意,又抽我去刻蜡纸钢板。我多年未握铁笔,手也僵硬了,刻起来比较慢,厂里办公室,没有给我安排刻写的座位,我只好到家里去刻,办公室的一位同事,似乎说我玩忽职守,躲在家里做家务,我很生气,在许先生面前流露出不满情绪。许先生说,原来政府某某人,字写得怎么怎么好。我明白许先生是婉转批评我,以为我自认为字写得好,翘尾巴。其实我怎会不知天高地厚,山外有山,能人多的是。

  我哥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学习五年,毕业前夕,被划为右派,毕业分配到北京人民机器厂劳动改造。1970年,从北京调回九江,被安排在大集体单位的九江机械厂(后改为锻压机床厂)做技术员。

  不知许先生从何处知道我哥,竟把我哥请到厂里来作技术指导。我当时想,许先生是不是有些惺惺相惜。我哥性格孤傲,到向阳垦殖厂的农机厂来,是出于对许先生的尊重。

  我对许先生除了尊敬,再没有别的心态。厂里有些人对许先生尊重不够,背后骂资本家,老右派,我猜想许先生也心知肚明。有一回,知青黄平把老职工,级别最高的车间主任何步球头打破了,老何去告状,许先生安慰老何说:你只当摔了一跤。

  许先生孩提时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九江映庐电业公司是许先生祖父辈人的家业,因后人外出留学、参加革命,而由二十多岁的许先生来任经理,以这个身份作掩护,从事中共地下党革命工作。

  后来许先生到九江市又当上了副市长,已经是副地级的副市长了。

  1984年4月,我出差从南京回来,一上岸走到朝阳路,看见许先生夫人潘老师的灵车,许先生儿子许毅端着潘老师遗像站在车上。才知道潘老师走了。过了几天,我邀同在农机厂工作的知青叶隆仪一道,去许先生建委的宿舍,探望了许先生。

  这之后,我再也没有踏过许先生家门槛。在街上、书店偶尔遇到许先生都热情地打招呼。

  许先生去世的消息,还是在老行署大院门口看到讣告才知道。许先生享年八十六岁。

  谨以此文纪念许先生。


编辑:左丹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