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融媒体中心重磅报道:水清岸绿、鸟翔鱼跃,九江铺陈一江碧水生态文明新画卷

2023-12-11 10:44 九江日报 阅读 31285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并发表重要讲话,如春风浩荡,恩泽赣鄱,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全省上下的信心和斗志,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磅礴伟力,是做好江西各项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在江西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赣北大地处处洋溢着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火热景象。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大型系列专题访谈,聚焦各地各部门围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以昂扬斗志和饱满激情,全力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

本期专题访谈邀请到我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环保专家和政协委员,他们围绕“水清岸绿、鸟翔鱼跃,九江铺陈一江碧水生态文明新画卷”主题进行深入访谈。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张 南

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

牢记殷殷嘱托

写好“守护好一江碧水”后半篇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江西、情系老区,时隔四年再次考察江西,指引我们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奋战在生态环保战线的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体味到总书记深厚的长江情怀和环保情怀,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抓好长江大保护的信心和决心。”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南接受专访时说道。

  张南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切实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深化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知责担责、履责尽责,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走前列、打头阵、当主力,全力筑牢长江生态环境屏障,长江九江段、赣江九江段、修河等境内重要水体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实现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那么,如何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写好“守护好一江碧水”后半篇文章,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呢?

  张南表示,市生态环境局将持之以恒走好新征程上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努力做好“三篇文章”。

image.png

航拍的湖口县长江最美岸线国能神华九江电厂码头段,堤内芳草萋萋,堤外碧波浩渺,宛如画卷。(张 玉 摄)


  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做好“治山理水”的攻坚文章。牢牢把握“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论断,把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作为第一目标,持续管控好“四尘三烟三气两禁”;全面完成长江入河排口整治,实施“一断面一策”,聚力“控磷减磷”,为鄱阳湖“减负”;强化受污染耕地、农用地、建设用地环境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加快“无废城市”建设,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是纵深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不懈做好“显山露水”的治理文章。紧紧围绕“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定位,一方面,对落后项目和违法行为坚决“亮红灯”,另一方面,为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大开绿灯”,优化环境要素配置,积极扩大排污权储备交易试点,努力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两山”转换通道。

  三是全面优化环境治理体系,坚如磐石做好“跋山涉水”的落地文章。把准“人岗相适、人事相配”选人用人标尺,全面提升全系统干部能力水平;持续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构建美丽九江数字化治理体系,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建设功能完备的生态环境监测、执法、应急处置能力体系,打造一支新时代堪当推进生态环保重任的铁军队伍。

  “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和殷殷期望,感恩奋进、担当作为、勇毅前行,保护好九江的好山好水,让赣北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聚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张南坚定地说。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 采访整理)

image.png

龚 兵

市政协委员、 民盟九江市委会委员、庐山支部主委

以绿色发展引领

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指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有雄心壮志,积极抢位发展,又要立足实际,善于错位发展。九江要抓住历史机遇,不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市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立足九江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推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全面推动全市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市政协委员、民盟九江市委会委员、庐山支部主委龚兵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那么,九江该如何以绿色发展引领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呢?

image.png

一江碧水向东流。(周继根 摄)

  龚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瞄准高端化发展,增强九江传统工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全市传统工业产业升级改造,推动现有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以实现能源系统的整体优化和污染的综合整治。鼓励传统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九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做优做强清洁能源产业,进一步加大对九江高科技产业的招引培育力度,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有影响力的九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进更多研发型、科技型、数字型企业及金融企业落户九江。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全市商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的良好发展势态。

  三是发挥好九江旅游资源优势,打造长江经济带国际著名旅游城市。谋划大九江全境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从传统旅游业转化为“旅游+”,进一步统筹好庐山及各县(市、区)旅游资源,推动发展以庐山旅游为基础辐射九江全境的养老、健康、休闲、教育等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在九江长期住下来,定居生活。

  四是发挥九江生态优势和传统农业优势,高位推进全市绿色农业发展。守好耕地数量和质量,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重点抓好农产品的技术创新、生产流程、质量标准等工作。

  五是进一步挖掘九江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通过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扶持打造一批龙头文化企业,调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热情,打造具有九江特色的文化精品,构建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扩大九江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龚兵认为,九江一方面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一方面要扎实推动蓝图落地。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改革创新,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 采访整理)

image.png

杨期勇

九江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党委书记、 九江市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

建设“生态、安全、环保”高标准的沿江生态化园区

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九江要围绕省委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战略部署,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创新‘两山’理论价值转化模式,加快促进九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长江流域高质量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九江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党委书记、九江市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期勇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image.png

候鸟乐园。(杨 帆 摄)

  杨期勇认为,要进一步理清长江岸线建设思路和理念,建设九江最美长江岸线。九江长江岸线建设应该提出符合九江地域特点的建设理念,既要保护长江独特的资源、独特的风貌,又要与琵琶亭、浔阳楼、锁江楼、长江大桥巧妙融合,打造中心城区市民的休闲好去处。

  要建设“生态、安全、环保”高标准的沿江生态化园区。第一,严格环保审查,建立项目预审机制。开展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三项环评把关,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在申请立项之前,需要经过园区内部初审、环保专家评审、职能部门核审三级审查,从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全面评估论证,作为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减少项目立项后不能落地的风险。

  第二,设立“三道防线”,筑牢长江水生态安全保障。生产安全防线,在反应装置和储罐区建安全围堰,将污染物控制在围堰区内,不进入管道系统;事故应急防线,在企业厂区建事故应急池,将污染物控制在污水处理事故应急池内,不进入雨水系统;雨水安全防线,厂区的雨水全部集中在一个出口,出口用控制闸拦挡,在排放口上安装在线监控设备,雨水中污染物一旦超标,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设置安全防护隔离带,规划生态保护圈。化工园区必须设置一定距离的卫生安全防护隔离带,保障生产区封闭运行,减少对周边环境和敏感点的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原有卫生安全防护隔离带的基础上,再规划生态保护圈,打造园区生态廊道,构建高标准的自然生态防护体系。

  第四,强化园区循环共生,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产业生态布局智能决策系统平台”,通过分析九江市域的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度、产业共生链,将各个工业园区串联起来,形成区域性工业共生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生态工业绿色化、循环化发展的科技支撑,推动我市相关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杨期勇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只有把生态环境修复好、保护好,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我们的发展才能更科学、更有序、更高质量。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 采访整理)

image.png

王微

九江市禁捕退捕办工作人员

落细措施 巩固成效

坚持不懈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巩固好已经取得的成果。这为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九江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九江就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要求,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作出回答,九江将持续加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健全完善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动态监测机制,提高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的质量,巩固好已经取得的成果。

  九江市禁捕退捕办工作人员王微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实施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这是对长江生态系统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举措。作为江西省唯一濒临长江之城,九江市拥有长江江西段152公里岸线和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面和湖岸线,在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中担负着天然使命。

  王微介绍,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目标要求,九江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四级齐抓、共同“禁”“退”,实现禁捕江湖安澜水清,退捕渔民安心上岸,长江江豚安全回家。今年以来,九江实施了“一五”工程(一个总体目标,五方面措施),扩展了“修河”干流禁捕退捕,稳步推进了湖心岛可持续发展,合力强化长江禁捕政策措施落细落地,持续巩固禁捕退捕成效,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如何持续抓好禁捕执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等工作?王微认为,一方面要常态化抓好禁捕执法监管,开展重点水域执法行动,加强休闲垂钓规范管理,完善禁捕联防联控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的禁捕监管网格;另一方面要巩固提升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围绕“禁得住、退得出、能致富”总体目标,持续开展“十省百县千户”长江退捕渔民跟踪监测,继续做好退捕渔民就业帮扶跟踪工作,密切跟踪关注易返贫困难渔民,织密兜牢生计“保障网”,确保退捕渔民上岸就业有出路、长远生计有保障,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长江“十年禁渔”即将进入第5年,王微表示,九江市禁捕退捕办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禁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就业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落细措施、巩固成效,坚持不懈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程静 采访整理)

image.png

曹文平

退捕渔民

“上岸”闯新路 日子有奔头

渔民不打鱼、生计靠什么?这是都昌县周溪镇渔民曹文平“洗脚上岸”前最大的苦恼。

  然而,“上岸”后的他,完成了从捕鱼到养鱼、护鱼的蜕变,不仅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用于稻虾共作,还成为周溪镇护鱼队队长,带领退捕渔民“上岸”闯新路。如今,虽仍然“逐水而居”,但却换了“身份”,换了“饭碗”,日子过得更加安稳,更加有奔头。

  今年35岁的曹文平有着近20年的捕鱼史,从他记事起,祖孙三代就在鄱阳湖上讨生活。“一艘渔船,承载了我家几代人的记忆。”曹文平现在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吃饭时间,他就故意钻进水里,等着父母来找他的情景。可随着曹文平的成长,他发现鄱阳湖里的鱼没有小时候那么多了,也没有那么大了。

  2020年1月1日,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开启了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全面禁捕意味着鄱阳湖渔民要放下船桨渔网,放弃世代传承的手艺和以船为家的生存方式,“洗脚上岸”另谋出路。“没有文化,除了捕鱼没有其他特长,不知道自己以后可以做什么。”刚得知禁捕消息时,曹文平和他的父亲曹南林,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快,事情就迎来了转机。

  为提升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渔政执法监管能力,筑牢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防护网,都昌县周溪镇政府充分发挥退捕渔民熟悉水情渔情的优势,聘请了以退捕渔民为重点的公益岗位的护鱼员,发挥群管群护力量。曹文平就在其中,他和其他20多名护鱼员一起,轮班巡湖,清理非法网具,协助渔政执法人员打击非法捕捞。

  穿着巡护服的曹文平,每天都很忙碌。禁捕退捕以来,令他感受最深的是湖区切切实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鱼多了、鸟多了,来玩的游客也多了起来,较之前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优化了许多。这让他感到护鱼员这份工作非常有价值,一方面可以为退捕渔民宣传禁捕退捕政策,让更多的退捕渔民知道国家政策,另一方面能为鄱阳湖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妥善解决禁捕退捕后渔民生计保障问题,更高质量地转产就业,镇村两级干部积极引导曹文平从事内湖水产养殖。曹文平在了解政策后,结合自己熟悉鱼类属性的特长,认为从事水产养殖是一条较好的转产就业门路。

  于是,在2021年,曹文平流转土地300余亩,从事稻虾共作。两年来,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曹文平深知渔民上岸不容易,就业困难,为了更多的渔民能够转产就业,他主动找到本村10多户在家没有就业的退捕渔民,动员他们到自己稻虾共作基地务工,并签订了劳动协议,共带动退捕渔民15名。在他基地就业的渔民,每月可以增收3000余元。

  站在烟波浩渺的鄱阳湖边,曹文平感慨万千,几年时间,他和其他渔民告别了“水上漂”的生活,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以前出船前都会看天气,遇到刮风下雨就担惊受怕。现在,能照顾家庭照顾孩子,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曹文平说,“我想扩大规模,吸纳更多的退捕渔民来基地就业。”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程静 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