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河买橘记
□ 沈师
雨断断续续下了几天,天气变冷。
周六,战友邀我一同前往永修易家河买橘子。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了目的地。我们下了车,顿感空气中弥漫着橘子的香味,不由自主地深吸了几口,十分陶醉。
易家河村是有名的橘乡,漫山遍野的橘子挂满枝头,桔黄色的橘子成为村里村外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到橘子上市季节,村里上下好比过年一样热闹,果农们抓紧时间采摘橘子,赶抢时机争取卖个好价钱。这当口,全村一派忙碌。八方客商慕名而来,运橘子的车辆络绎不绝。
战友老家在永修,对当地民情比较熟悉,于是我们直奔主题,来到果农朱老四家。战友说他往年和朱老四打过交道 ,他家的橘子品质好,口感好,不仅甜,水分还足,来买的人也多。
我们赶到朱老四家时,他并不在家。他的妻子在家,正在楼房门外搭建的披厦里给橘子装箱,地上已码好了10多个纸盒箱,准备装车。一旁大大小小的筐子里还存放有橘子。朱老四妻子一边招呼我们吃橘子,一边说“老四不知道你们今天过来,上山摘橘子去了,我这就去给你们叫。”战友说:“不用你辛苦跑了,我有他手机号。”随着拨打手机,振铃响了一会,才通了。朱老四得知我们的来意显然是着急了,手机里传出他急切的声音:“你们早点告诉我一声就好了,我好提前准备!”说完就匆匆挂了通话。老实说,要不是雨住了,我们还不会成此行,正为如此,也就不好提前电话联系。
考虑到时间关系,仅靠朱老四夫妻俩采摘橘子会赶不上趟,于是我们上山找朱老四会合,一起采摘,当我们走过山脚下泥泞的小路,正要登上山中小径往上攀爬时,朱老四挑着满满两大筐橘子吃力地从山上下来,来到路边,他放下担子。不远处,停着一辆农用小三轮车,那是转运橘子下山的运输工具。朱老四气喘吁吁地说:“我下山送橘子跟你们碰头呢!”
我是第一次见到朱老四,看上去他年龄在60岁上下,身材高大,眼神里透出山里人特有的淳朴。此刻,他脸色微红,额头冒汗,不多的头发被汗水浸湿,凄冷的山风中,上身只穿着一件内衣,已经湿透,脚上穿一双深筒雨靴,上面沾满了泥浆。
见我们有心上山摘橘子,朱老四的头摇得像电风扇,他诚恳地说:“要是在平日好天气,你们自己摘,我求之不得呢!可今天真的不行。连续几天下雨,山上路不好走,又打滑,橘子树上都是雨水,天还冷,钻进去一身雨水感冒了不说,摔跤可不得了。我天天在山上上上下下可不敢大意!”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也就不再勉强了。
朱老四实在是太累了,回到家就坐在小凳子上,抽支香烟解乏。交流中我们得知,朱老四夫妻很能干,也很能吃苦,30亩山坡橘子园,基本上都是靠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收成还不错,日子过得如同橘子,越来越香甜。朱老四感慨地说:“我从20岁开始学种橘子,快40年了,有感情了。原本儿女还能帮帮手,现在他们长大了,儿子在上海做事,女儿成家了,怀了宝宝。今年的橘子又特别好,村里大伙都在忙。你们信得过我,买我家的橘子,自己累点值得!”话语间,他起身卸货、装箱、过秤、装载,临了还特意提醒说:“刚摘的橘子表皮还存有雨水,拉回去后得打开纸盒箱晾一晾,透透气,烂了怪可惜的!”
我们与朱老四道别,离开了易家河,然而,那浓郁的橘子香味,却一直伴随我们,久久不曾散去。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