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罕见的彩绘陶画都画了啥?

2023-10-30 19:10 阅读 29048

5000多年前

黄河流域的仰韶先民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给后人留下这样一幅图画

01

史前时期的鹳、鱼、斧长这样


一只身材粗胖的鹳鸟

身体微微后倾,双脚用力蹬地

圆圆的大眼睛

盯着衔在嘴里的一顿饱餐

鱼:你是在cue我吗?

鱼身体呈僵直状态

显然已放弃挣扎

鸟和鱼的右侧画有一把石斧

编织物缠绕在斧子的柄部

“X”符号刻画在斧身上

讲真,就凭这设计感

能看出这石斧是5000多年前画的?

这幅画长44厘米,宽37厘米

绘制在一口陶缸之上

是迄今发现的

新石器时代最大的一幅彩绘陶画

而这种在陶器烧成之后

再在其表面进行绘画的技艺

在我国原始彩陶中极为罕见

这也使得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

02

5000多年前的古人

都掌握了哪些绘画手法?

看到这里

你可能会有一丝丝疑惑

这不就是简笔画吗?

其实,这幅陶画所运用的

画法细腻多样

画面生动真实

因具备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画法

有学者认为它是中国画的雏形

没骨法

指直接用彩色作画

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

图中鹳鸟通体没有用墨线勾勒

而是直接用矿物质颜料平涂

鹳鸟羽毛的洁白轻柔

形象地展现出来

勾线填色法

指用墨线勾出物体的轮廓

再填上所需颜色的画法

石斧和鱼由墨线勾勒轮廓

再用颜色填涂完成

画风质朴而生动

充分表现出石斧的质感、量感

和鱼的圆润流畅

构图

白鹳双腿斜立

以身体略向后仰的姿势

来平衡嘴上衔着的鱼的重量

这是一种极具特色的

用局部的不平衡

来表现整体平衡的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在中国绘画中

经常被使用到

此外,陶缸上未发现起稿的痕迹

可见画者对现实中的

鸟、鱼、斧的形象与结构

熟悉到了如指掌

并且达到了信手拈来的程度

无需起稿,落笔即成

03
这口缸做啥用?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

曾普遍存在一种丧葬习俗

名为“二次葬”

即把已经埋葬过一次后

没有了皮肉的骨骼

放入陶瓮等容器内,再次埋葬

这类陶瓮等葬具容器

因在河南伊川附近出土较多

故被称为“伊川缸”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便是一口“伊川缸”

△总台节目《国宝档案》资料画面:河南省汝州市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瓮棺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上的绘画

究竟表现出什么寓意?

由于没有文字记载

学者们有许多不同的答案

目前广受认可的说法是:

鹳鸟和鱼

分别代表两个氏族的图腾

石斧代表权力的标志

鹳鸟氏族同鱼氏族进行殊死战斗

并取得了胜利

后人将这些事迹寓于图画当中

以纪念鹳鸟氏族的英雄事迹

△鹳鱼石斧图线描图

一鸟一鱼一石斧

简约却不简单的图画

在陶缸上永久保存

只看上一眼

便能穿梭回

5000多年前的时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左丹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