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唯一临江之城,拥有长江江西段152公里岸线和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三分之二水面和湖岸线的九江,在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中肩负着天然使命。自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启动以来,九江市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四级齐抓、共同“禁”“退”,实现禁捕江湖安澜水清,退捕渔民安心上岸,长江江豚安全回家的良好局面。
9月26日,“绿水青山踏歌行 十年禁渔看长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九江,采访团实地走访了永修县“最美水上公路”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吴城望湖亭、吴城排工巷,湖口县水生物保护基地、江豚巡护基地、九钢萍钢公司等地。
行走在中国最美水上公路——永吴公路大湖池段的栈道之上,春看草浪翻飞、夏望波浪起伏、秋赏荻浪飞雪、冬观鸟浪席卷的美景映入眼帘。大湖池和常湖池,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成为候鸟重要的栖息地,每年大约有2万—5万只候鸟在这里过冬。当地为此专门设立保护中心,吴城保护管理站就是其中之一。来自基层的保护人员以守护鄱阳湖区湿地和候鸟为己任,不仅建设了富有特色的“鄱阳湖区湿地和候鸟宣传教育中心”,联合省“三级法院”创立全国首家“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还主动联系了多家单位成功探索出“候鸟救护三方联勤机制”,同时不忘大力开展扶贫助困、关注留守儿童、帮助空巢老人等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湖口县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是一个集水生生物保护、科普宣教、专业人士社会实践、远程教学、学生研学、亲子游园、康养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是一家综合性的淡水鱼科普馆。作为濒危物种之一的长江江豚,目前在该县鄱阳湖水域有195头左右,当地于2017年便率先组建了全国第一支江豚协助巡护队,成立了全国首个江豚协助巡护示范点。自成立至今,该队伍巡护里程达17万余公里,观察记录江豚6000余头次,为唤起全体市民群众参与到长江大保护中来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地在不断加大濒危物种保护力度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发挥节能减排对生态环保建设的重要功能。作为江西沿江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方大集团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通过节水优先、生态治污、超低排放、清洁运输、电能转换等各种方式,从追求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升,从“绿色制造”转为“制造绿色”。2016年以来投入超20亿元建设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江西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以来投入2亿余元实施投运了园林小品、景观园林广场、绿化升级改造等30余项绿化景区改造工程。2023年以来再投入超10亿元启动39项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全力打好蓝天白云保卫战,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当地还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生态文化共赢的良好态势。吴城排工巷通过提升、改造街道环境,移植传统建筑艺术,发掘商镇历史底蕴,丰富商业新业态,重塑商坊繁盛景象,打造集文商汇聚、会馆展示、民俗荟萃、休闲体验等为一体的吴城特色老街,营造沉浸式民俗文化的体验环境。方大九钢依托钢铁生产基地,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主题,精心建设了一条由若干个景观点串联而成的钢铁文化景观廊道,内设现代钢铁生产工艺参观、钢铁文化休闲体验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三江塔、四海苑、五音园、九州园等生态旅游景点。
“十年禁渔”项目关切到的直接利益是退捕渔民的工作安置问题。为帮助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永修县创新“三送”“三安置”就业服务模式,即“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企业就业安置一批、自主创业安置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累计为退捕渔民专项推介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设置公益性岗位近200个。而湖口县经过三年的发展,渔村的集体经济明显壮大,同时通过财农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渔民自主创业。
在开展“十年禁渔”攻坚战的实践中,九江市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综合运用调度、调研、督查、督办、约谈、考核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保障职能,严格资金管理,确保禁捕退捕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一方面,用心用情开展群众工作,耐心细致地向渔民讲清形势、政策、现实,把工作做到村头心头、使政策落到户头人头。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禁捕各类宣传册(单)1.9万余份,制作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宣传警示牌、悬挂宣传横幅等2500余条(块),安装渔政智能语音播报感应宣传杆200余根。另一方面,按照“四清四无”常态化工作要求和“八个严禁”要求,密集开展水域巡查,形成“水上严打、岸上严管、市场严查”执法闭环。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万余人次,查获违法捕捞船只31艘,销毁地笼、虾笼、定置网、丝网、电捕渔具等非法渔具2612件,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51起、刑事案件94起;共排查农贸市场3305家次,水产品生产企业、加工作坊115家次,检查商超4305个次,餐饮单位9212个次,监测电商平台56次。
长江“十年禁渔”行动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关键之举,九江将继续推动长江“十年禁渔”从“攻坚”向“持久”、从“治标”到“治本”转变,久久为功,奋力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王文婧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