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遇见千年书院的浪漫

2023-08-28 19:16 九江日报 阅读 28852

在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密林里坐落着这样一座清幽的古老书院——白鹿洞书院,它名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我带着好奇和向往奔赴白鹿洞书院,去邂逅这座千年书院的浪漫。

  穿过高大茂密的树林,白鹿洞书院如同一位隐者,伫立在唐朝的烟雨朦胧中迎候我们的到来。院内古树参天,青砖白墙,飞檐黑瓦,瞬间将我们带入历史的长河中,令人迫不及待地想去寻找那历史的印记。

  据院中资料记载,白鹿洞书院占地面积约为3000亩,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我曾数次想象过它的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却都不足亲眼见证的震撼。它不是皇家园林,而是读书人的文化圣殿,古朴又庄严。

  现存的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由光贤书院、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一律坐北朝南,所有的门窗都向青山敞开怀抱。林间鸟鸣啁啾,贯道溪流水潺潺,傍溪而行的是朱熹先生当年往返南康的古道,先生当年迎送生徒的“枕流桥”静静卧伏于溪上,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就是一片藏在深山中的净土。

  行走在这样的庭院中,无论多么浮躁的心也会变得清明和古朴。我非专家学者,对书院文化更是知之甚少,但在心理上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学生,怀着对每位先贤的敬意,对他们的画像或雕塑,还有那丹桂亭中的两株桂树都一一揖拜。

  “明伦堂”是院中当年授课的讲堂,令我驻足良久。外面悬挂的对联写道:“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鼓励学子们勤奋好学、用心攻读。千年以来,这里会集了大批杰出的教育家,可以想象这小小的讲堂里当年教者君君、习者咿咿的动人情景,学子们聆听大师登坛布道,享受那种至情至性的福泽……而此刻,一排排课桌椅依然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却不再有老师和学生,空气中弥漫着些许令人伤感的静寂。右侧石碑上铭刻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尤为醒目,据悉正是因这部揭示影响了后世几百年,书院才荣登中国古代书院的头把交椅,睥睨天下书院。

  也许除了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这些杰出代表,还有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也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了这座庭院,并持续营建完善,努力打造一个特有的文化殿堂,把内心最纯洁、最干净的部分交给书院。在书院中缓步前行,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学子们五彩缤纷的生活画面:他们或许看云听雨,在文化的长廊中抵掌闲论;或许在溪边和林中摊开一册书阅读,琅琅成诵,吐息如兰;或许骑着马、带着书童和随从外出欣赏浪漫的山花……

  烟雨蒙蒙,我们如同在迷宫中穿行。曲径通幽处,一个券拱形的山洞出现在眼前,洞正中一只石鹿正竖耳昂首,凝视前方,似神灵一般照看着这座庭院。山洞上方是书院的思贤台——整个庭院的最高处,有睹台思贤之意。伫立台上,便可见青山绿水、桑梓农田、瓦檐亭阁,便可拾捡到那充满先哲思想的叶片,便可触摸到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墨色……

  走出书院时已近中午,白鹿洞书院秀丽脱俗的建筑和书香环绕的人文气息依旧还在脑海里,前来参观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他们陆陆续续地走进这座庭院。在这里,也许有他们想见的一棵树,也许有他们渴望聆听的声音,也许还会找到这个喧嚣的时代已经或正在被忘却或迷失的一些东西……

  一缕尘香一风清,一间书院一方净。到这座千年书院,放下浮躁和疲惫,安享它的宁静,遥想它的辉煌,甚至可以梦回某个时代的坐标中去,也可以拥抱它的寂寥,执一盏高烛,直到天明……

(江辰宇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