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价值挖掘,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不断擦亮江西文化标识,根据全省各级文物部门推荐,经省级和国家级专家评估,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谷仓、大洋洲商墓青铜器等30件“江西文物瑰宝”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江西主会场活动举办地九江发布。这30件文物瑰宝,有来自江西省博物馆的伏鸟双尾青铜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致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的收条和回信”,还有来自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青铜雁鱼灯、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清代八大山人墨荷图轴、九江市博物馆的元代“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烧钞库”铜印等,丰富多彩的文物充分阐释了地方特色文化。
入选名录立足江西红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体现文物的价值高、品类全、地域广,包括江西馆藏陶瓷、钱币、古籍、书画、青铜、金银、玉器杂件和革命文物等文物大类,覆盖省博物馆和全省11个设区市。
下面为部分入选“馆藏文物瑰宝”——
▲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谷仓。
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谷仓,是世界罕见发现具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是我省唯一入选国家首批64件禁止出境的“国宝”。它造型独特,集红釉、青花、釉里红高温釉彩于一器,是仅见的重檐庑殿顶楼阁式谷仓,代表元代陶瓷雕塑最高水平,对研究戏剧文化有重要意义。
▲大洋洲商代墓青铜器。
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是存世最大的先秦时期青铜虎,有“虎王”之誉,造型栩栩如生,纹饰繁缛富丽,是商代青铜艺术的辉煌之作,长江中游商代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双面神人青铜面具。
双面神人青铜面具是国内迄今所见唯一的商代双面青铜面具,反映了商代南方独特的信仰崇拜,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通高105厘米,重78.5千克,有“甗王”之誉。耳上立鹿传神,整个器物一次浑铸成形,体现了商代南方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大洋洲商墓活环屈蹲玉羽人。
大洋洲商墓活环屈蹲玉羽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带活环玉饰。造型神秘,亦人亦鸟,反映了南方地区鸟崇拜,体现了高超的玉雕技术,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清代罗牧十二条屏山水画。
清代罗牧十二条屏山水画是江西画派名家罗牧的代表作,六条水墨、六条淡彩,汇聚多种山水技法,气势磅礴、笔墨老到。
▲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
元代“阳平治都功印”玉印为重要的元代道教文物,为元代以来张天师所用。“阳平”为道教“二十四治”的管理中心,“都功”指道教首领。玉质温润、雕琢精美、工艺细致,螭龙印钮显示至尊等级。
▲明代镶宝石嵌玉仙人金钿。
明代镶宝石嵌玉仙人金钿为明代益宣王妃所用,被誉为明代最美金钿。金钿累丝编织,镶嵌宝石,玉雕八仙与寿星,工艺精湛,富丽堂皇,是明代金器工艺的代表。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雁鱼青铜灯。
雁鱼青铜灯该汉代雁鱼青铜灯属目前国内同类器物唯一成对出土。造型优美、寓意吉祥、科学实用,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鎏金青铜编钮钟、青铜编甬钟。
该套鎏金青铜编钮钟、青铜编甬钟是国内罕见、工艺精美的西汉实用鎏金青铜编钟,包括14个钮钟和5个甬钟,反映了西汉王侯礼乐制度。
▲刘贺玉印。
刘贺玉印是墓主为汉废帝刘贺的关键实证,该印为和田白玉、螭纽,属汉代玉印之精品。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是现存最早的孔子形象文物珍品,是西汉时期漆器的巅峰之作。镜匣上有孔子及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的画像和生平事迹,是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物证。
▲《论语》竹简。
《论语》竹简是西汉儒家经典文献的代表,是失传一千八百多年的《齐论语》版本,比《论语》通行版本多两篇内容。
▲清代八大山人墨荷图轴。
八大山人是中国古代写意画的一代宗师,该墨荷图轴是其经典作品,采用仰视画法,其立意、构图突破前人,笔墨挥洒,苍劲浑厚。
▲清代个山小像图轴。
清代黄安平绘个山小像图轴是现存唯一的八大山人(49岁时)真实画像,揭秘了八大山人身世。画中有多处八大山人的题跋,史料价值高,以真、行、草、隶、篆体书写,体现了精妙深厚的书法功力。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致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的收条和回信”。
有关南昌起义时期的文物存世较少,南昌起义时致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的收条和回信,反映了当时南昌人民对南昌起义部队的热烈拥护,属存世孤品,具有重要的价值。
▲宋刻本《邵尧夫先生诗全集》《重刊邵尧夫击壤集》。
宋刻本《邵尧夫先生诗全集》《重刊邵尧夫击壤集》是价值连城的海内外孤本古籍,麻纸蝴蝶装,墨色清晰、刊刻精良、勾勒遒劲,对研究宋代理学、刊刻、简化字均具有重要意义。
▲南宋彩绘星宿图绢画。
南宋彩绘星宿图绢画是我国宋代丝织品星象图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是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物证,弥足珍贵。
▲江西省庐山博物馆·清代许从龙五百罗汉图轴。
清代许从龙五百罗汉图轴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好的大型立轴式绘画系列,现存112幅,为清代画家许从龙耗时六年巨作,是清代佛教绘画艺术珍品。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洋红地洋彩万国来朝图瓷尊。
清代洋红地洋彩万国来朝图瓷尊,记录了乾隆时期外国使节前来中国的历史,是古代中国盛世景象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实证,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和瓷都景德镇制瓷巅峰的代表。
▲元代 “白蛇传”戏剧青白瓷枕。
完整地再现了元代戏曲舞台演出的真实面貌,是元代青白瓷雕塑的代表作,具有陶瓷文化和戏曲文化的双重价值,对研究元代雕塑瓷和戏剧史具有重要意义。
▲婺源博物馆·明代透雕蟒纹玉带(含蟠龙纹漆盒)。
该透雕蟒纹玉带系明代嘉靖帝给婺源籍礼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击退盘踞澳门葡萄牙殖民者的汪鋐之赐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蟒为龙形祥瑞物,明代“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存放玉带的漆盒用红、绿、黄、白等彩绘蟠龙纹,精细工整。
▲吉水县博物馆·明代解缙手书卷轴。
该手书卷轴为明洪武三十一年解缙书法作品,对研究解缙及其书法艺术和明初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吉安市博物馆·宋代吉州窑木叶蚕纹瓷盏。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蚕纹瓷盏,木叶与蚕纹巧妙组合,形态完整,纹样清晰,是南宋吉州窑陶瓷装饰雅俗共赏、极富创造力的见证,体现了宋人追求“禅茶一味”的精神境界,极具研究价值。
▲抚州市博物馆·南宋持罗盘立人陶俑。(组图由省文旅厅文物处提供)
南宋持罗盘立人陶俑是现知世界最早的旱罗盘造型实物,将旱罗盘发明的时间提前了近400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