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火石村里沐新晖

2022-08-05 07:46:47   掌中九江
浏览量 34071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乡村夏夜虽炎热,却也热闹,7月22日晚,火石村1000余名村民齐聚村部,共同见证该村年度“最美家庭、最美媳妇、好家训、好故事、清洁家庭”诞生。

“以后会继续努力,带领左邻右舍做得更好。”“今后我将以先进为榜样,做有道德、有孝心、肯上进、勤致富的好村民。”获评的村民和没有获评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是文明新风刮遍村中角角落落的最好证明。正是在这股力量的带动下,火石村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省AAA乡村旅游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农村示范社区、省级森林乡村、市级先进民兵连等荣誉。

火石村是修水县何市镇下辖的行政村。近年来,该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文化振兴引领作用,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为群众致富打开一扇精神之窗,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传统文化铸魂、红色文化立心、乡风文明塑形……立体又生动的修水“人文”特色在这里凸显。

铸魂  传统文化焕新颜

修水是古色的,千年文化蕴藏一身。

修水县,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全县有古文化遗址116处,尤以上奉山背跑马岭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最为著名。修水是北宋“诗书双绝”黄庭坚、近现代“陈门五杰”的故里。地处修水县东南部的火石村则是二十四孝之一吴猛(“恣蚊饱血”故事主人公)和修水八贤之一祝彬的故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几年来,火石村紧扣修水县乡村振兴主旋律,山水为形、文化为魂,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火石村注重优秀民间文化传承发展,陶瓷制作技艺、“十八翻”民乐演奏技艺等在这里得到了传承。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该村组织陶瓷艺人创作水缸、花盆等市场适销产品,成功申报陶艺为县、市级非遗项目。国庆、“七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十八翻”乐器演奏,让传统器乐项目代代相传。包粽子、酿米酒等是流传千年、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习俗,火石村每年在元宵、端午、过大年等时节,组织群众参与,红火场面让旁观者跃跃欲试,成为叫人期盼的佳节。

乡村发展,除了注重传统文化,还需要有“振兴”。在火石村,从古至今村中“石”事总体不过四件,即“开书院”“创商业”“扶贫村”“创农园”。首当其冲的“开书院”,正是该村一直以来对文化的看重。火石村祝彬故里文夫堂,前身即为流芳书院,《八贤祠志》一书中写有一篇《祝氏流芳书院堂记》,记载了流芳书院的概况。祝彬年幼时便在此攻读四书五经,习字赋诗,后考中进士,擢江西抚州路崇仁县丞。为进一步以文化促进乡村振兴,该村争取到投资900余万元提升改造祝彬故里,打造了“古樟群”休憩地、“客家风貌”一条街、特色文化广场,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以“乡风文明”“孝廉文化”“书院文化”为主题的陈展布展,弘扬社会良好风气,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随着文旅、农旅概念的深化推进,“开书院”这一词在如今的火石村还有了新的拓展和衍生,那就是“开研学班”。火石村是九江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核心区,千亩设施蔬菜品种试种区、绿色蔬菜生产区、现代农业云中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两区两中心”坐落于此。其中,现代农业云中心内的种子博物馆、休闲采摘区、花卉种植区、鱼菜共生区、无土栽培区、热带植物观光区、太空农业展示区、VR体验区等,是高效农业的新典范,也是研学农旅休闲的新场所;是相关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基地,也是江西研学旅行基地。该项目为全市首个,为该村以文化康乐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立心  红色文化展新姿

修水是红色的,革命种子播撒大地。

修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在秋收起义中,修水铸造了“三个第一”的伟大丰碑: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全县有10余万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在册烈士10333人。现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60余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授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经典红色景区、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火石村则培育了参与缝制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的裁缝之一祝东海及红军大队长刘韵彬。

村民更加了解和铭记火石村的革命史,在熏陶中激发向上动力。“我们村红色资源丰富,我建议加大红色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在今年5月9日晚村“两委”组织召开的“板凳会”上,村民刘小春一语道出了全村正在为之努力的方向。

村民更加了解和铭记火石村的革命史,在感悟中更加凝聚人心。村民刘继华是一名党员,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蔬菜基地土地流转工作中,村“两委”多次上户做工作希望流转土地,都未见其松口同意,直到在宣讲员口中听到红军大队长刘韵彬“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红色故事,从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中又听懂了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理念,最终主动到村委签字同意流转土地。

……

文明孕育心智,思想再生力量,这一桩桩一件件鲜活的事例,都源自村“两委”的积极引导。

近年来,火石村按照“全面修缮保护、加强活化利用、发挥教育功能、弘扬革命精神”的思路,立足本村实际,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将追寻红色记忆、重走红色足迹、发展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追赶超越等当前重点工作有机结合,通过“革命会议旧址”挂牌、布展陈展、“红色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红色故事”宣讲等方式,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塑形  乡村文化树新风

修水是绿色的,处处跳跃着生机与灵气。

修水县按照“全域修水、凸显特色、三个集中”的总要求,聘请江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2013∽2030年修水全域发展总体规划》,一盘棋谋划全县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发展升级,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而火石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不断深化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内外兼修,全力打造秀美文明乡村。

打造“人文火石”品牌,焕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火石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和文明乡风,积极开展“文明新风”五项评选,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擦亮“孝贤之乡、人文火石”地方文化品牌,为建设美丽火石凝聚精神文明力量。在7月22日获评年度“最美家庭”的2户家庭中,“最美媳妇”邹德美家庭不出所望在列。邹德美夫妇结发56年,二人“小家”发展到23个人的“大家”,拥有一间简陋的土坯婚房发展到拥有一套干净美丽的洋楼,生活变好了的同时还热衷公益事业,在建设学校、修桥筑路、扶贫济困、弘扬孝悌等方面带头捐款办好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彰显出德字为先的家庭教育方式卓有成效。

完善乡村文化阵地,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活力。火石村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先后建成高标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个,占地面积224平方米,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青少年活动室、幼吾幼少儿之家、颐养之家等,成为老年人和孩子的活动乐园。建有占地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置室外舞台、文体活动设施,是举办大型活动和村民日常娱乐的场所。根据各村民小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3个、农家书屋2个。先后成立文体活动队3支,组织开展健康文体活动,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的志愿服务队伍,举办志愿服务活动,仅2022年上半年就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4场次,传递文明新风,营造和谐的乡村振兴氛围。

挖掘文化生态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做活做强农文旅融合发展,举办桑葚采摘节、农民丰收节、孝老爱亲重阳聚、春节联欢晚会、元宵喜乐灯谜会等活动;通过丹霞观改造深入挖掘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导村民爱护自然,建设秀美家园。在成功申报省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神岭生态观光园的基础上,依托国家农业示范区建设,将园区变景区,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生态资源,丰富拓展乡村产业内涵,打造一条休闲采摘、自然观光、民宿旅游、生态康养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品旅游线路;引进神岭生态文化观光园项目,以自然观光、水果采摘、生态康养为内容,春季的禅茶茗、观花海,夏季的户外烧烤、野外帐篷、四季彩虹桥等,深受游客欢迎。今年上半年,火石村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经营性收入50余万元,有效推动了村民、村集体双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龙群 黄梦如)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张江艳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