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 ——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武宁“林长制”新篇章

2022-06-30 15:40:25   掌中九江
浏览量 41265

从推行林改“第一村”到首倡“林长制”第一县,武宁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探索创新,走出一条由“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向“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的绿色发展新路子,让“绿水青山”成为武宁人的“幸福靠山”。

7月1日,《江西省林长制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省林业资源领域立法工作迈出了新步伐、书写了新篇章。将进一步激励武宁县抓紧抓实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扩大“林长制”先行先试成果,为做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在“护绿”上下真功,搭起组织保障“防护林”

群山环抱,峰峦秀丽。走进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十几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千年红豆杉直插云天。抬头仰望,浓荫蔽日的根枝盘旋交错,密密层层的枝叶簇拥,尽显苍翠挺拔。清风徐来,满树的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浅诵低吟,又像是在向游客拍手欢迎,招手致意。

在长水村显著位置,武宁县林长公示牌上,县、镇、村林长的姓名、责任区域、工作职责、监督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

“村里的党员们自发与红豆杉建立‘一对一’管护责任。”长水村村支部书记、村级林长肖光成介绍,经过多年的生态文明宣传,村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红豆杉这一“珍贵财富”的重要性,一些村民更是将保护红豆杉写进了家训中。

早上5时许,澧溪镇北湾村68岁护林员李烈财开始了一天的巡林工作。“我每天会巡山一次,看看有没有乱砍滥伐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多年来,李烈财踏遍了管护区域的每一个角落,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火灾隐患了然于胸。

生态是武宁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潜力,武宁提出了“生态强县作示范,绿色崛起勇争先”的总体战略,将“护绿”作为执政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健全管护体系,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培育管护队伍,强化了森林管护网格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强化管护举措,坚持“以防为主,科学防控”方针等方式,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丰富完善林长制工作,推进林长制走深走实。

在“增绿”上出真招,构建增植扩绿“长青林”

进入北湾半岛,全长5公里中国最美农村路,宛如一条丝带,把自然生态、秀美乡村、人文风景串联起来,织就一幅“人在画中游”的生态绿色美丽画卷。

饶群芳是清江乡晏头村浙江移民,2017年,饶群芳成立了北湾半岛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投入4500万元,经过五年的打造,公司完成200亩山茶花、200亩韩花梨、太空莲200亩、桂花100亩、100亩枇杷、杨梅、桃、柑橘等果业及100亩的花卉苗木。“原来北湾村的森林覆盖率是65%,经过我们改造,目前森林覆盖率是72%,村民靠山吃山的观念得到改变,不再乱砍乱伐,爱林护林也有了更多人的响应和参与。”饶群芳说道。

同样,由九江北湾樱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北湾半岛·樱花园内,已种植香水樱、垂枝樱、八重樱、富士樱、台湾吉野樱等 10 多个樱花品种,共计5万多株。澧溪镇常务副镇长李民介绍,近3年来,澧溪镇新增林地面积3000余亩,森林抚育8000余亩,中药材500余亩,油茶低改提升3000余亩,“经过增绿,澧溪镇森林绿化率和空气质量大大提升,也给村民增加了不少经济收入。”

武宁县以“量质提升”为目标,按照“只能增绿、不能减绿”的要求,一方面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森林资源,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全面推进森林资源扩面提质。“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造林绿化9.75万亩、退化林修复7.4万亩、森林抚育6.44万亩,完成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1.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5.96%。

在“用绿”上见真章,打造民生效益“幸福林”

作为长水村返乡创业大学生,万里云创立了长水长寿红豆杉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创业初期,万里云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做农业的都知道,没有融资渠道,资金压力很大。”当万里云得知可以通过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担保在银行进行贷款后,立即提交了材料,很快35万元的贷款资金就拨付了下来。在贷款资金的支持下,万里云购买了6万余棵红豆杉树苗,如今,年利润有200万元左右,还带动了40多户村民致富。

罗坪镇党委书记赵钢介绍,“两山”转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推进生态产品从资源到资金乃至百姓收入的转化,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武宁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以生态产品为纽带,以市场交易为抓手,以市场需求和价值增值为导向,以百姓富裕和乡村振兴为目标,村民、投资商、金融机构及村集体、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立体、多维互动平台。

武宁县以“生态民生观”为指导,着力提升林业综合效益,走出一条林业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发展路子,充分释放“林长制”的生态红利。放活经营权,推进“林长+基地”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武宁县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管理办法》,通过放活林地经营权,有力地推动了适度规模和集约经营,带动菌菇、药材、蜂蜜、茶叶等特色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建立了“林长+基地”107个。做活新业态,助力“林业+旅游”发展。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旅游”等新兴业态,全面做活森林旅游经济,今年来,实现旅游人次49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86亿元。激活价值转化,探索“林长+双碳”新路径。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已收储各类生态资源4.9万项(条),闲置土地1.83万亩、林地26.4万亩、闲置农房81.42万平方米,生态总价值172.2亿元。

“林长制”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有益探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创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层答卷。下一步,武宁县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打造林长制升级版,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林长制+”武宁经验,实现森林资源大优化、林业产业大发展、林业服务大作为,以实际行动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奋力谱写“美丽中国”武宁样板的“林长制”新篇章。

(柯有凯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余超/文 欧阳海员/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张江艳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