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请客不收礼”,贵溪“彩礼要限价”,从两篇稿件看江西文明乡风建设

2022-06-10 11:21:47   
浏览量 29228

 
 

  遏制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是强化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今,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存在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让当地群众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枷锁。有人这样形容,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

  陈规陋习就像经济生活中的“一座大山”,让一些人不得不掏空腰包甚至高举外债硬撑,也像精神文明领域的“一道伤疤”,极大影响了地方形象和民众口碑。

  林林总总的陈规陋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急性病”,而是经年累月沉积的“慢性病”。陋习背后,有传统文化习俗变异变味的影响,有人们摆排场、要面子之风的演变,也有利益链条上特定受益人的推波助澜。破除陈规陋习,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必须面对的课题。

  向陈规陋习“宣战”,绝不是出几个文件、猛喊几嗓子就能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因地制宜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形成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大体系、大气候。

  在这项工作上,江西一些地方或出现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或展示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勇气。

  比如久受客家文化浸润的石城县,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自觉、“从上到下”的示范带动,形成了“请客不收礼”的新风尚。江西日报6月7日整版稿件《石城“免礼”》,披露的就是石城县新风渐进的过程及奥秘。

  比如高价彩礼备受诟病的贵溪市,在被列为国家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后,提出彩礼“限价”的指导意见,并针对党员干部、职业媒人等各类群体,拿出相应务实举措,正向改革“深水区”挺进。江西日报6月8日整版稿件《贵溪“限价”》,介绍的就是贵溪市眼下正在推进的这项改革。


石城“免礼”

 

江西日报首席记者 万仁辉  记者刘斐


 

  赣江源头,琴江穿城而过,石城县水韵灵动。在这个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热情好客早已融入当地人的基因。

  5月20日12时,屏山镇长江村祠堂内笑声朗朗,村民黄同生在此为孙子举办满月宴。亲朋好友陆续赶来,由衷道一声祝福后,便坐下聊天用餐,现场看不到人们熟悉的“送红包”环节。

  请客不收礼,已成为当地人心照不宣的规矩,也成为石城移风易俗改革的独特风景线。少了红包往来带来的经济压力和人情负担,添了共庆喜事应有的热闹气氛和浓浓情意,人们在赞叹的同时,也在追问,石城为何能够“免礼”?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看到了从一户人家的尝试,到一个村的推广,再到一个县的实践,领悟出蕴含其中的历史成因及有效经验。

破冰——

一场退还红包的寿宴,破了“喝喜酒就得送礼金”的旧习,让“请客不收礼”渐成新风尚

在屏山镇长溪村村民赖海春印象中,从记事起,爷爷赖德水的故事便不断被人提起,一直伴随他长大。

故事发生在1997年,当时石城人家遇上婚嫁、做寿、乔迁等大事,要大摆宴席,赴宴者则要依据人情往来情况备好礼金。请客送礼的事,事关礼仪和面子,马虎不得。但是,那一年,赖德水在筹备70岁寿宴时,做了一个“反常”决定:在请柬中特意写了一句话“来了即是心意,喝酒不必送礼”。

赖德水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休之前,他担任过长溪小学校长、长溪中学老师,是公认的有文化、懂礼节的人。想为赖德水祝寿的人很多,但看到请柬上的特别注明后,不少人心里犯了难。

“我们客家人礼尚往来活动多,喝酒送礼、请客收礼由来已久,借钱送礼都是常有的事。赖老师提出喝酒不送礼,我们是头一回碰到。”今年81岁的赖世钦曾是赖德水的学生。说起当年参加寿宴的场景,赖世钦记忆犹新:“他是我尊敬的老师,拜寿送礼代表我的一点心意,肯定不能空着手去。”

寿宴当日,宾客们还是照常带着红包去拜寿。赖德水收到后,在红包上一一写好名字,并把红包装进布袋。宴席结束后,原封不动退还给了每个人。

“赖德水请客真没收礼!”一时间,这件事成为长溪人挂在嘴边的新闻。自此以后,村里有些人家办事请客,开始效仿赖德水不收礼。

长溪村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沿袭了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加上早先村里人农闲时节走南闯北卖烟叶,长溪人称得上见多识广。赖世钦认为,对新鲜事物接受较快,是长溪人对“请客不收礼”有样学样的一个主要原因。

“赖德水带头不收礼后的一两年,村里请客退礼变得普遍起来。虽然被请的人赴宴时还是习惯性带着红包在身上,但请客的人会婉拒、退回红包。”赖世钦介绍,再往后四五年,赴宴不送礼、请客不收礼的习惯彻底在长溪村扎根。无论是婚丧嫁娶、贺岁祝寿,还是乔迁新居、孩子升学,被请的人只需空手赴宴,人到就代表心意到。

同样接受客家文化的浸润,同样有着务实避虚的传承,同样有着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意愿,石城县其他地方开始认可和推广长溪村“请客不收礼”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手赴宴的景象在整个石城县屡见不鲜。

与“请客不收礼”景象相伴而生的,是节俭办宴席的观念。

 

▲近年来,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吹拂石城,客家文化在这里衍生出新的铺陈与注脚。通讯员 温京燕摄

“因为不收礼,遇到红白喜事办酒席,排场小多了,请客一般只请亲朋好友。可请可不请的,一般都不请了。这种演变,让石城百姓感受到轻松和舒服。”石城县民政局副局长赖华说。

还是在长溪村,另一位乡贤的示范,让“请客不收礼”的意义得到升华。

2006年,石城县退休老干部、长溪村赖氏宗祠祠委会名誉主任赖才云举办70岁寿宴,他不仅拒绝收礼、节俭办宴,还把儿子拿来办寿宴的10万元捐给赖氏宗祠奖学助学基金会,用于奖励村里的优等生和贫困生。

赖海春正是长溪村首届奖学金获得者之一。2007年,他考上江西理工大学,获得村里1000元奖学金。2016年,赖海春登记结婚,妻子来自石城县大由乡,两家人都默契地选择了请客不收礼。结婚办酒当天,两家人按照每桌660元的标准置办酒席,总花费控制在2万元以内。

请客不收礼的故事,在长溪村两位乡贤及更多村民的人生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成为村里的一段佳话,也成为石城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时代背景中的一抹亮色。

 

利导——

一种新鲜精简的尝试,解除“丧事必须大办”的道德绑架,让丧事简办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让石城人津津乐道的变化,不仅有婚事新办的新风渐成,还有丧事简办的化简之道。

丧事简办的典型做法,来自距离长溪村不到2公里的屏山镇亨田村。

在亨田村及附近村庄,过去老人去世,不少子女带着比阔气、比排场的想法,办丧要忙上五六天,又是请“风水先生”拣日子,又是请“洋号”雇“土吹”,折腾来折腾去,既费钱又受苦。

“我们也知道,很多村民其实不想这么折腾,但如果办简单了,又怕别人在背后议论。”亨田村村民事务理事会会长黄小红介绍,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从中挑选了3名有经验的村民组成乡风文明服务队,宣传并提供丧事简办服务。

亨田村是赣州市民政局的定点帮扶村。年轻干部黄伟华来到这里,任村支部书记助理,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推动丧事简办。他摸准了村民的“难言之隐”,利用村乡风文明服务队的力量,消除村民丧事简办面临的舆论压力,在古老的村子里办起了程序精简而仪式感满满的追思会,以此取代繁琐而又折腾人的传统办丧习俗。

2021年5月,亨田村首场追思会举办,仪式由传统丧礼的50多项精简到8项,时间由5天缩至半天,费用从约5万元降至1万余元。“万事开头难,第一场办下来太不容易了。”黄伟华感叹道。

为了说服村民以追思会形式简办丧事,黄伟华和乡风文明服务队成员多次上门沟通。“当事人91岁的母亲过世了,一开始答应简办丧事。但过了两天,架不住亲戚、‘风水先生’等人‘围攻’,又反悔了。”黄伟华心里清楚,算过经济账后,当事人愿意接受丧事简办,但迫于身边人的压力,一直摇摆不定。

黄伟华等村干部继续上门做思想工作,不仅在当事人面前摆事实讲道理,还围绕他的“身边人”消解舆论质疑,减轻对方顾虑。最后,当事人征得家人同意,决定走出第一步,尝试丧事简办。

一年时间过去,丧事简办的做法已被亨田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接受。今年,亨田村乡风文明服务队已接到两场丧事简办预约,时间均定在农历五月二十(6月18日)。亨田村红白理事会理事、乡风文明服务队成员陈盛开正为人手调配犯愁时,隔壁新坊村村民陈昌华主动找上门,申请加入服务队,学习丧事简办程序。“我们特别欢迎新人加入,希望更多村破除丧葬陋习,推广丧事简办。”陈盛开说。

以亨田村为代表,按照石城县出台的《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县156个村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我们希望更多村像亨田村这样,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在丧事简办上拿出务实管用的办法,切实减轻人们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石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邱有平说。

成风——

一本记不下去的礼簿,见证红白喜事“瘦身”、人情无须“对比”的转变,让“无礼一身轻”的新风吹得更远

礼簿消失,这是许多石城人对移风易俗最直接的感受。

“以前家家户户都有本礼簿。婚丧嫁娶请客收了多少礼,喝酒送了多少礼,都会一条一条记下来。”高田镇湖坑村村民赖勋森记得,请客送礼之风盛行之时,一年光送礼就要支出上万元。“那些年流行一句话,‘人情不是债,锅顶头上卖’。手头紧张时,哪怕是借钱送礼,也得去给亲戚朋友捧场。”

2010年前后,听闻周边村镇和县城都在推广“请客不收礼”,湖坑村紧跟“新潮流”,礼簿开始退出历史舞台。“2012年大孙子满月,我家请客。来的人不用送礼,我们也不用记录。大家只要开开心心吃饭,十分轻松。”赖勋森说。

同样感觉轻松的,还有石城县的党员干部。以前,对于他们来说,无论请客还是被请,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2014年4月,石城县纪委下发通知,提倡党员干部带头厉行节约操办婚丧喜庆事宜;2015年4月,石城县纪委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实行“两报告一承诺”。每逢节假日,“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的短信更是准时发送到党员干部手机上。

倡导,是为了唤醒思想自觉;监督,则是在帮助规范行为。每逢节假日、办宴高峰期,石城县纪委就会派出专项督查小组,深入宾馆、酒店进行明察暗访,对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党员干部严肃追究责任。

接二连三的“紧箍咒”和“组合拳”,让石城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站出来,作示范、当表率。

“想借机行贿的没法钻空子,想以此敛财的也没了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请客不收礼’在一定程度上既保护了干部,也促进了作风建设。”石城县纪委副书记温玮表示。

党风民风的良性互动,已然结下文明硕果。如今,红白喜事不攀比、不浪费,办宴请客不收礼、不送礼,已经成为石城人的共识共为。

“请客不收礼”的做法,正被石城县以外更多地方的人们所认知和接受。

石城县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任刘敏清楚地记得:2021年,他去广东东莞参加表弟婚宴时,从石城去的亲戚朋友全都“刷脸”入席,不用送礼,这让来自其他地方的客人惊诧不已。

“90后”石城姑娘邱洁于2017年登记结婚。本着婚事新办原则,邱洁家里没要对方彩礼,婚宴请客也没收礼。“我爱人是外县人,他们那边讲究彩礼。所以我们结婚没收礼,对他们家触动比较大。”

“客家文化的典型特征是谦虚好客。‘请客不收礼’的新风在长溪村兴起之后,迅速吹到全县甚至县外,说明客家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有助于推动新民俗的产生与传播。”刘敏说。


专家观点 | 加强价值引导 尊重民情民风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李晓方

石城县是客家人南迁途中重要的中转站,被誉为“闽粤通衢”。作为纯客家县,客家文化在石城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客家风情浓郁、底蕴深厚。时至今日,石城仍保留着客家独有的民俗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淳朴善良的石城人也一直传承着热情好客、逢喜办宴的客家传统。

在此背景下,抵制高价彩礼、杜绝攀比、戒除陋习并非易事,石城是怎样做到的?其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请客不收礼”等新风尚为大家所接受。其二,“环山多石,耸峙如城”,石城四周山岭环绕,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语言文化高度统一,加之全县规模不大,使得石城有着较为独立的社会氛围。当一种新风尚出现时,很容易传导开来。其三,政府适时因势利导,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制约,形成党风、政风引导社风、民风的良好局面,促成文明新风成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加强价值引导,尊重民情民风,创新工作措施和方法,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记者手记 | 将文明新风引向深入

从请客不收礼,到节俭办宴席,再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阵阵文明新风浸润石城人日常生活的背后,有“自下而上”的民间自觉,也有“从上到下”的示范带动。两种力量形成合力,造就了石城现象,也给我们深刻启迪。

带动一方风气,群众的自发参与、主动探索难能可贵,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自我约束不可或缺。好家风可以带动好村风、好民风,与此同时,更加优良的党风政风必将进一步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带好了头,还需要强化建章立制,形成一系列约束党员干部的“硬核”制度和规范群众的村规民约,践行者有表彰、违约者有惩罚,以此推动文明新风的形成,并外化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党委政府持之以恒抓落实,久久为功见成效。全力做好移风易俗“后半篇文章”,要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村民自治重要作用,持续开展接地气又走心的宣传/教育,将文明新风引向深入,进一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执笔:万仁辉、刘斐)

 

贵溪“限价”

 

江西日报记者 朱华


5月20日,是年轻人青睐的好日子。这天上午,在贵溪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4对拒绝高价彩礼的新人代表身着正装,在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见证下,举行了一场简短而庄重的颁证宣誓仪式。

“我做通了父母不收彩礼的思想工作,不过他家最后还是拿了6.5万元,这笔钱给了我俩当‘创业基金’。”在颁证现场,被问及彩礼问题时,贵溪女孩张姿表示“家里没有要求”。如今的贵溪,通过广泛宣传,像张姿这样敢于向高价彩礼等婚俗陋习说“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彩礼,是贵溪人谈婚论嫁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显著改善,彩礼数额水涨船高,甚至出现畸高彩礼、天价彩礼现象,导致一些家庭因“礼”积怨、因“婚”致贫,成为乡风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

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婚俗改革实验区,贵溪市面对高价彩礼这个群众反映多、改革难度大的“硬骨头”,打响了一场移风易俗攻坚战。

凝聚共识

夯实治理高价彩礼的民意基础

在贵溪,民间普遍称彩礼为“见面礼”,以前一般是从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的吉利数字。近些年,受一些人虚荣心、攀比心的推动,部分经济状况好的乡镇彩礼行情见涨。

“见面礼”“上门礼”“改口费”“五金”以及中介费、婚宴费用、买房买车等开支,结婚成本之高让当地农村群众感觉“压力山大”。贵溪市相关部门一份调查问卷显示,57%的受访者表示本村的彩礼太高,难以承受。有人戏言:“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婚’退回贫困线。”

在当地群众看来,一些农村家庭坚持收取高价彩礼,一方面,是认为女儿一旦出嫁就成了婆家的人,把彩礼当作是父母养育女儿的补偿;另一方面,也是把彩礼当作婚姻幸福的保障,收得越高说明女儿身价越高,在婆家的分量就越重。正是因为这些陈旧观念的存在,高价彩礼才有了生存土壤。

然而,高价彩礼往往给新组建的小家庭埋下隐患。有的夫妻婚后首件大事便是商讨如何还债,有的家庭因此陷入无休止、无结果的是非纷争,还有的小两口很快就面临退婚、离婚的纠纷。

贵溪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周淑琴长期在基层一线参与司法调解工作。她介绍,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约占该院家事法庭日常业务量的10%,平均每个案件的调解时间为一个多月,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负担和矛盾。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彩礼不仅不是家庭幸福的保障,追求过高彩礼,还可能早早给小家庭套上经济和精神两道枷锁。

让畸高彩礼降下来,还彩礼以吉祥喜庆的本意,贵溪凝聚了共识、夯实了民意基础。

强力整治

彩礼“限价”成鲜明改革导向

2021年9月,贵溪市被纳入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3年。消息传开后,人们寄予厚望——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江西县域经济“排头兵”,贵溪能否探索出一条治理高价彩礼的新路?

高价彩礼的形成,有复杂的经济社会原因。如何有效动员相关力量,通过“引导加治理”的方式把彩礼金额真正降下来,并进一步形成婚庆嫁娶新风尚,目前还没有什么成功模式可遵循,贵溪人必须摸着石头过河。

在此之前,贵溪市在移风易俗方面已进行过不少探索。事实证明,没有广大群众的真心理解和广泛参与,仅靠发个文件、喊几嗓子,是没有效果的。

“领导真重视,镇村是关键,干部要带头,群众是主体。”就婚俗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如何找到突破口,贵溪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永生认为,必须坚持多管齐下,调动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舆论氛围,坚决刹住以高价彩礼为荣的歪风。

今年5月,该市明确由市委书记担任婚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18个相关部门参与其中,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通过高位推动为婚俗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在密集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的同时,当地还明确将婚俗改革工作纳入文明单位、意识形态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考评内容,作为干部评先评优、绩效考核和村(社区)居民道德评价重要依据,树立起奖优罚劣的鲜明工作导向。

治理高价彩礼,要不要一步到位推行“零彩礼”?相关部门调研后发现,当地农村家庭仍然普遍认可彩礼是结婚必不可少的内容,推行“彩礼指导价”更容易被群众接受。

在综合考虑当地居民收入等实际因素后,贵溪市在婚事新办简办指导意见中提出,婚嫁倡导“零彩礼”,结婚彩礼总数控制在9.9万元以内(含“见面礼”“改口费”等),其中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控制在6万元以内,并坚决抵制、及时劝阻各种“晒彩礼”行为。

为让彩礼“限价”等指导意见进村入户,形成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贵溪市在舆论宣传上下足功夫。当地乡镇、村组纷纷行动起来,将写有“彩礼不超九万九、勤劳致富样样有”等字眼的宣传手册发放到村民手上,把“一世姻缘岂能交易、万千彩礼难买幸福”“莫让彩礼添新债、莫让佳人添新愁”等横幅挂在村头路口的显眼位置,把党委政府推动婚俗改革的决心展示出来,让抵制高价彩礼的观念深入人心。

贵溪市举办的千人相亲大会现场。

此外,千人相亲大会、移风易俗订亲大会等大型活动的接连举办,让群众耳目一新;一些贵溪本地“网红”也纷纷发布抵制高价彩礼的短视频,引来网友集体点赞;各乡镇还及时推出一批“零彩礼”新人正面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民群众逐步接受婚嫁新风尚。

在浓厚的舆论氛围支持下,贵溪社会各界对推动婚俗改革越来越关注,对抵制高价彩礼越来越有信心和决心。

管好中介

不让“媒婆的嘴”成“骗人的鬼”

“做红娘牵红线,是积善行德的好事。要记住,你介入的不是婚姻买卖,而是两个青年的未来、两个家庭的幸福。”5月16日,一场特别的红娘(媒婆)培训在滨江镇举行,培训主题是“天价彩礼的危害”。来自贵溪市民政局、妇联的干部和法院的法官,给当地媒婆们上了一堂通俗生动的婚俗改革课。

截至目前,这种培训已在贵溪市举办26场,覆盖了全市220余名登记在册的专职、兼职婚姻中介人员。

治理高价彩礼,媒人群体的作用非常重要。贵溪民间素有“无媒不成婚”的说法,即使是自由恋爱的年轻人,谈婚论嫁时也会找个媒人当见证人。

促成一对新人结合,职业媒人往往要收取上万元的中介费,甚至要求服务费与彩礼金额挂钩。为了自身利益,有的媒人在说媒过程中隐瞒不利事实,极力促成婚姻,甚至为高价彩礼推波助澜,导致出现后期矛盾与纠纷。

向高价彩礼“宣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动媒人们的“奶酪”。虽然贵溪市出台了职业媒婆(红娘)公约,然而,媒人大多是自由职业者,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管住“媒婆的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婚俗改革要成功,必须管住媒婆。”贵溪市民政局二级主任科员闵美琪介绍,当地的做法是建立婚姻介绍所(红娘工作室),把媒婆从“游击队员”变成“正规军”。

通过对各乡镇职业媒婆进行统计,贵溪市已有31个村(社区)完成婚姻介绍所(红娘工作室)登记审批并开展婚介服务。在精心教育和统一管理下,哄抬彩礼价格的媒婆少了,倡导婚恋新风的红娘多了。

邱细花是滨江镇滨江社区红娘工作室负责人,包括她在内,社区有3名登记在册红娘。“以前主要给熟人介绍对象,现在有了规范的工作平台,感觉工作有了名分,受到政府重视,腰杆也更直了。”

高价彩礼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青年择偶信息有限、接触面不广。婚姻介绍所(红娘工作室)在管好红娘的同时,还致力于给农村青年免费提供信息服务。贵溪市一方面逐步摸清适龄青年底数,另一方面着手开发婚俗改革小程序,一个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线上线下融合的婚姻介绍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抓准关键

让党员干部成婚俗改革“带头人”

倡导婚俗新风,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是关键一环。

贵溪市提出,以党员干部带头抵制高价彩礼的实际行动,带动形成倡导移风易俗的良好风尚。根据贵溪市相关规定,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村(社区)“两委”干部要带头文明节俭办婚嫁喜庆事宜,对发现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的将给予严肃查处。

滨江镇年轻干部方凤节是贵溪近年来涌现出的“零彩礼”新人典型之一。因为担心家里要过高彩礼,方凤节主动给父母宣传移风易俗的规定,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订婚时,方凤节父母婉拒了男方家按照风俗送来的6.8万元“见面礼”,一时传为佳话。

在农村,村支书、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是关键带头人,他们对婚俗改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力度,直接决定治理高价彩礼的成效。村干部带头,通过红白喜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平台引导,用老百姓看得懂的村规民约进行“勤劝导”“软约束”,是贵溪市各镇村正在探索的做法。

贵溪市滨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图片由贵溪市委宣传部提供

“移风易俗确实很难,但只要上级党委政府重视,村里真抓实干,群众积极参与,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泗沥镇王湾村党支部书记郑兵和介绍,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村里一般每年也就一两对新人结婚,只要平时做好宣传、打牢基础,管住高价彩礼是做得到的。

郑兵和当了12年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威信就是他的底气。王湾村的后生郑亮退伍回乡,家里说好一门亲事正准备订婚。郑兵和通过网格员得知这一信息后,立马找上门来倡导婚嫁新风。身为党员的郑亮当即表态支持村里工作,再加上小两口互相都“看对眼”,女方家庭也通情达理,一个“低彩礼”新人家庭就此诞生了。郑亮夫妻还因此上了村里的道德“红榜”。

在婚俗改革过程中,贵溪市普遍建立的以“五老”人员为主的农村网格员队伍,发挥出基层信息触角的作用。在泗沥镇,遍布各村组的网格员人数达415人。有了这支队伍,谁家要结婚、打算给多少彩礼、如何操办,镇村干部第一时间就能掌握相关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高价彩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根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今的贵溪,抵制高价彩礼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正逐步完善,婚俗改革渐入佳境。人们期待着,这座赣东北的经济重镇,能早日探索出更多务实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整治高价彩礼提供有益借鉴。


专家观点 | 治理高价彩礼要打好组合拳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社会学博士 徐 佳

高价彩礼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民俗问题,而是当前塑造乡风文明、减少社会矛盾、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江西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治理高价彩礼,不仅要从体系高度提出全方位的设想、各阶段的思路,还要着眼于根本性和持久性,多措并举、久久为功。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推进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入脑入心等,是治理高价彩礼的策略和抓手。

要深入挖掘乡村内生动力,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加快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和养老顾虑。要在各地农村拓宽宣传渠道,持续开展倡导“男女平等”的宣传活动,抵制“重男轻女”的传统偏见。要提高农村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倡导女性重新认识自身社会价值,强调婚姻平等,使农村女性更加独立、具备更强的经济能力,为拒绝高价彩礼奠定现实基础。


记者手记 | 推进婚俗改革 贵在务实创新

治理高价彩礼,是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话题、民生难题。这些年来,贵溪市广大群众深受高价彩礼之苦,相关部门的改革探索也走过弯路,如今借纳入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的东风总结经验、强力推进,可以说是一个颇具观察和研究价值的基层改革样本。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实效,务必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面对高价彩礼这个难题,贵溪市充分认识到其复杂成因,充分尊重民间的固有风俗,提出了现实可行的彩礼“限价”方案。当地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营造各方共同参与的社会氛围,借舆论之势、集众人之力把彩礼金额降下来,无疑是一种务实的工作思路。更让人欣慰的是,相关部门还勇于创新,正视农村婚恋信息不畅的老问题,有针对性地抓住了“媒人”这个关键群体,提出搭建婚介平台、完善信息服务的改革思路,为下一步产生工作成效奠定了扎实基础。

治理高价彩礼,不仅需要决心、信心,更需要耐心、细心。贵溪市的婚俗改革攻坚战成效初显,但还远未到庆功之时。我们相信,只要当地党委政府持之以恒,把这些凝聚基层智慧、务实管用的措施全面落实,坚持部门协同齐抓共管、舆论宣传入脑入心,就一定能收获广大群众的真心理解和支持,从根本上解决高价彩礼这一社会顽疾。(执笔:朱华)

(来源:大江新闻)


编辑:柳飘蕙

责编:张江艳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