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个死胡同,又有卫生死角,最令人烦恼的是,一到下雨天,地面到处是积水,每次经过都要小心翼翼。现在经过改造,路面铺上了沥青,干净又美观,外立墙面还进行了粉刷,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家住浔阳区湓浦街道湓浦社区桂枝巷的王霞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满脸笑容,“现在楼道里也有了楼道灯,晚上再也不用摸黑上楼了。”

近年来,浔阳区湓浦街道湓浦社区紧密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街区、服务商户”的宗旨,以党建为引领,深耕文脉传承、优化服务供给、激活商圈活力,聚焦阵地利用最大化与社区服务多元化,着力打造服务温馨、商业活跃、治理高效的活力宜居家园。
整合资源解“停车难” 让烦心事变成小确幸

湓浦社区位于浔阳区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地段,是九江市历史最悠久的社区之一。社区辖区面积25公顷,涵盖金泰港湾、城市风景等21个老旧小区,总居民户数780户,常住人口约2180人。辖区内历史建筑众多,有35处文物、55栋历史建筑,文化底蕴深厚。
随着众多商铺入驻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拥堵与停车困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对这一“老大难”问题,湓浦社区积极整合区域资源,让街区的“停车烦心事”变成了“生活小确幸”。
“街道党工委联动多部门打出组合拳。一方面科学增设停车点位,优化配套附属设施,新增路面单排停车位20余个,方便游客临时停车。另一方面,优惠停车收费政策,开放开心麻花停车场、洋街地下停车场和浔阳江号码头游轮停车场共600余个,市民和游客凭商家提供的停车码可享2小时内免费停车,超时仅按2元/小时计费,同时华通巷立体停车场130余个停车位也即将投入使用。”湓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钟晓菲告诉记者。
多元举措暖人心 覆盖全龄不同需求

“这样一段视频该怎么剪辑才会有意思?”在湓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盏盏灯光照亮了夜晚的宁静,社区青年夜校的视频剪辑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我家就在附近,听朋友说这里有个青年夜校,今天教的是视频剪辑,我非常感兴趣。”居民黄晓雅开心地说,“老师讲得很实际,可以说是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导入素材、剪辑片段、添加转场与字幕,以及如何进行背景音乐搭配。老师还结合热门短视频案例,和我们分享画面调色等技术,这次学习真让我受益匪浅。听说下节课讲的是美妆,我还要过来上课。”
一直以来,湓浦社区以“全龄服务、宜居社区”为核心,通过多元举措绘就一幅幸福生活图景。聚焦老旧小区改造,从基础设施升级到居住环境焕新,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为居民筑牢舒适生活根基;针对老年群体需求,开办老年食堂,用热气腾腾的餐食与贴心服务,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传递社区温情;同时,围绕青年成长与生活需求,打造商圈加油站补给日常所需,开设青年夜校提供技能提升与兴趣交流平台,让不同年龄段居民都能在社区找到归属感,真正实现“全龄友好,宜居共享”。
文商旅融合发展 点亮历史街区新活力

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藏着无数人心中的怀念。青石板路带着岁月打磨的温润,两侧“修旧如旧”的明清风格建筑鳞次栉比……“我们的社区就在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里,我们一直以‘活化文脉、共建宜居’为理念,希望串联起九江人的老记忆和现代生活。”钟晓菲说。
为此,湓浦社区联动文旅等部门,对辖区进行“微更新”,保留青砖黛瓦的基础上,引入特色小店,并开发沉浸式剧本杀、音乐快闪等新业态,打造民国风情“夜经济”场景。特别是开心麻花演艺新空间自2025年1月运营以来,已演出40余场,观演人次近万,成为九江文化消费新地标,有效推动了文商旅深度融合,实现了历史文脉传承与社区治理效能、商业活力的同频共振。

从桂枝巷里不再积水的沥青路、亮堂的楼道灯,到开心麻花剧场里的阵阵掌声;从老年食堂的温热饭菜,到青年夜校里跳动的剪辑光标;从600余个缓解停车难题的车位,到青砖黛瓦间的民国风情夜经济……湓浦社区在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肌理之上,以党建为笔、服务为墨、文脉为魂,既守护了老九江的烟火记忆,又勾勒出全龄宜居的新生活图景。未来,这片承载着城市过往的土地,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成为历史文脉与现代社区共生共荣的生动样本。
(九江日报记者 张倩/文 图片由社区提供)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