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庐山脚下,鄱阳湖畔,一股尊老敬老的暖流正温情涌动。近日,庐山市蓼南乡奏响了一曲名为“关爱高龄老人”的暖心乐章,乡村干部与党员志愿者们化身“温情使者”,将乡党委政府的深切关怀,如春风化雨般送进全乡88位高龄老人的心田,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赓续着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孝亲美德,也为乡村振兴的画卷添上了最为温情的底色。
暖心服务,叩响一扇扇“心门”。此次行动,不仅是简单的走访,更是一次“心”的叩访与“情”的交流。蓼南乡各村落精心策划,让关爱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情体验。
南阳畈村里,“情系高龄老人,上门服务暖夕阳”的主题格外贴切。志愿者们俯下身、坐下来,如同儿女般关切询问老人的用药与饮食,更在现场耐心地为“银发族”架起数字桥梁,完成养老认证、讲解紧急呼叫。一句“我们将定期来看望您”的承诺,为老人们的幸福晚年筑起了最安心的屏障。


长西岭村与横岭村的脚步同样坚实而温暖。走访人员穿行于乡间小道,在与老人的亲切攀谈中,听懂了“家长里短”里的需求,读懂了“岁月静好”后的不易。他们不仅为行动不便者送服务上门,保障其权益无忧,更将米、油等慰问品和清扫庭院的汗水,化作无声的陪伴,解决了老人们“身边的小事”,守护了他们“满满的幸福”。


机制护航,绘就最美“夕阳红”。短暂的关怀易予,长久的守望难得。蓼南乡的远见,正体现在致力于构建常态长效的关爱体系上。这一点在新池村得到了生动体现。这里的走访,不仅是“唠家常”,更是一次次精细的“民情建档”。他们倾听并记录每一条诉求,现场解决如养老认证等“燃眉之急”,并畅通联系渠道,让老人知道“求助有门”。更值得称道的是,该村前瞻性地谋划建立“每月定期走访”机制,通过动态更新的需求台账,实现服务资源的精准投放,推动养老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深刻变革,让关爱细水长流。

此次覆盖全乡的暖心行动,是一次民情的“大摸底”,更是一次初心的“大淬炼”。它全面摸清了高龄老人的生活底数,也为蓼南乡未来的为老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蓼南乡将继续以此为契机,将这份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牵挂,融入日常、做在经常。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走访慰问,精准对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愿景,在蓼南的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程子怡)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