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在《江西省推进“好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后,九江市彭泽县迅速行动,以“试点先行、经验输出”为原则,将钓鱼台社区推选入2025年好社区试点,通过硬件升级、服务延伸、居民自治等方式,重点打造可复制的标准化治理模式,让幸福在家门口触手可及。

活用“三诊”工作法 把准社区治理脉搏
小小停车位,事关大民生。位于钓鱼台社区的御珑湾小区人员多、业态丰,车位配比率失衡,多年来停车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小区附近有学校,每当上下学时间,接送车辆多,导致交通拥堵。
了解情况后,彭泽县立即行动,结合小区道路条件、建筑布局和日常停车需求,新增建设停车位70余个,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明显减少,道路通行秩序得到改善,周边商户客流量明显增加。
停车难问题的解决是彭泽县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实施问诊、会诊、复诊“三诊”工作法的具体实践。彭泽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建了专业队伍,驻点钓鱼台社区,通过跟班体验网格员工作、参与晨间保洁等方式,对社区医疗、养老、托育、卫生等功能进行全面摸排,收集社区居民各项需求,并联动相关部门,比对政策供给与需求缺口,形成社区需求清单,做好专业会诊,引入专业公司开展社区CT式体检。同时,做实动态复诊,建立“需求—项目—效果”闭环管理机制,每季度邀请居民代表对改造方案进行票选,确保项目精准对接急难愁盼。

巧用“微改”四部曲 破解城市更新难题
完成全域智慧化改造,部署40余台高清监控设备,同步接入县级社区管理平台,实现公共区域智能安防全覆盖……
从“看得见的安全”到“用得着的便利”,这些改造项目让社区既有“智慧大脑”又有“温暖细节”。如今漫步钓鱼台社区,智能设备与便民设施相映成趣,生动诠释着“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现代社区图景。
近年来,彭泽县从“关键小事”入手,坚持空间微动、设施微改、效能微治、秩序微调,用“小举措”撬动“大民生”。
对社区公园设施进行优化,使其成为城区居民健身、散步、小憩的绝佳去处和“网红打卡点”。推动社区设施适老化、儿童友好化与智慧化升级。依托数字城管监管平台,鼓励社区居民通过手机“随手拍”反馈占道经营、设施损坏等问题,并分派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精准对接社区商贩与市民需求,在不影响交通的街巷旁规划售卖点,全力推动市容管理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

妙用“五化”新模式 解开基层治理症结
不久前,一场“长江夜话——倾听民声知冷暖 共筑党群连心桥”活动在社区举行。活动现场,居民代表纷纷打开“话匣子”,围绕“小区绿化带树木遮挡视线安全隐患、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政策、小区公共健身场所”等方面畅所欲言,该县职能部门全程认真倾听、细致记录,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现场给予答复,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详细登记在册,承诺在活动后主动对接,全力办理。
基层治理是建设好社区的重要基础工作。彭泽县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贯穿社区建设全过程,创新“五化”新模式,坚持问题落实机制化、议事活动常态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物业监管动态化、社区建设精细化,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彭泽县不断健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采取“线上+线下”和集中议事等形式现场解决问题,印发了《彭泽县关于成立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实施方案》,打造了一支红色楼栋长自治队伍,出台了《彭泽县物业星级服务(暂行)办法》等文件,对物业企业实行“一月一考核”,还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加快小区智能门禁、车辆识别、视频监控等“互联网+智慧物业”基础智能设施建设或改造,提升小区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钓鱼台社区的蝶变见证了彭泽县以“绣花功夫”抓基层治理的做法。彭泽县正以试点经验为蓝本,将长江夜话议事机制等各项创新举措向全县推广,让更多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升级”。
(彭琴 汪淦鹏 九江日报记者 程静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