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综改铺设“致富轨” “甜蜜柿”迎来丰收景

10月13日 10时 阅读 31528

金秋十月,走进柴桑区新塘乡胡桥村的千亩柿子基地,漫山遍野的柿树层林尽染,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柿子犹如一盏盏小红灯笼,压弯了枝头,映红了村民的笑脸。与这片火红的柿子相映成趣的,是穿梭在果林间的一条条银色“传送带”。这是新建成的3600米运输轨道,正满载着丰收的喜悦,欢快地将一筐筐红彤彤的果实从山坡高处平稳运下。

“小轨道”建成 不再肩挑背扛

就在一年前,眼前的丰收景象还伴随着“甜蜜的负担”,胡桥村的柿子林多分布在丘陵山坡上,道路崎岖难行。“以前摘柿子全靠人力,一筐上百斤,壮劳力挑着走山路,又慢又危险,一天下来也运不了多少。碰上雨天,山路泥泞,更是眼睁睁看着果子烂在地里。”一位正在采摘的老果农回忆起往日的艰辛感慨万千。

运输,曾是胡桥村柿子产业发展的瓶颈,它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成本,也限制了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转机,源于一项精准的惠农政策。2024年,柴桑区紧紧抓住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的契机,将胡桥村柿子基地的产业基础设施升级列为重点扶持项目,投入专项资金,为基地量身打造了一条长达3600米的山地运输轨道。

轻点遥控器 果实稳稳下山来

这条蜿蜒盘旋的轨道,为果园运输装上了“加速器”。它不受地形限制,爬坡过坎如履平地,一次能轻松运载数百斤的柿子或农资。

果农们只需在采摘点将装满柿子的筐子放上轨道车,轻轻一按遥控器,这些果实便稳稳地运送到山下的集中点,效率比人工搬运提高了五六倍。这可不仅仅是省力那么简单,胡桥村算了一笔经济账,轨道运输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果实在运输过程中的磕碰损耗,保证了品质。以前因为运输难而不敢多种的山头,现在都成了宝地。据估算,仅此一项,今年就能为村集体和果农增收超过20%。

“甜蜜柿”丰收 村民笑得更甜蜜

山地运输轨道的开通,不仅是一条物理上的运输线,更是一条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困难与希望的“发展线”,它激活了产业潜力。

运输瓶颈的打破,让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基地计划进一步扩大优质柿子种植面积,并探索开发柿子酒、柿子饼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站在山头俯瞰,那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轨道,与漫山遍野的“甜蜜红”交织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资金的精准铺设,如同为胡桥村这片希望的田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建成的“小轨道”,运出的不仅是沉甸甸的柿子,更是胡桥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一个乡村在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的坚实足迹。

张锐敏 九江日报记者 程静 文/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