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虾都被客人预订了,根本不够卖。”在彭泽县养殖大户钱铖的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打包罗氏虾,“这些虾采用无抗养殖技术,虾的表皮很干净,很受市场青睐。”
这个养殖基地采用了全省首个“彭泽鲫+罗氏虾”混养模式。金秋时节,这里迎来了水产大丰收。
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和各大院校的渔业教授通过实地捕捞、严格称重、严谨测算,得出该模式下的彭泽鲫平均亩产为860公斤,而罗氏虾的亩产更是超出了预期目标,每亩产量近35公斤。
采取混养模式,这个养殖基地每亩净利润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000元。这让养了几十年鱼的钱铖开心不已:“以前养殖基地里只养彭泽鲫,品种单一,听了专家的建议混养罗氏虾,这样一来,实现了一水两收,而且这个虾长得快、价格好,使得每亩利润增加了三成。”
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赣北站站长张颂说:“‘彭泽鲫+罗氏虾’这种模式的养殖关键,在于科学地确定放养密度和精细的日常管理。通过反复试验,我们确定了最佳配比,既保证了彭泽鲫正常生长空间,也为罗氏虾留足了充足的饵料。”
近年来,彭泽县充分发挥彭泽鲫国家地理标志的种质资源优势,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依托国家级科技小院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先后引进了“彭泽鲫+中华鳖”“彭泽鲫+罗氏虾”等混养模式,持续壮大了当地特色水产品产业链。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科学系副教授盛军庆说:“这种混养模式,是现代生态农业的范本,目前彭泽鲫和罗氏虾的套养,显著提升了单位水面的产值,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这个模式值得推广。”
彭泽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股股长王龙说:“通过养殖优化升级,我们成功探索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道路。下一步,将继续与各大院校在良种选育、病害生态防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的科技支撑。”
据悉,彭泽县已建成国家级科技小院3家、省级科技小院2家、市级科技小院5家,通过跟踪指导、集中培训种植养殖大户,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持续提升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真正实现了以科技小院“小阵地”激发乡村振兴“大能量”。
(彭琴 赵斌 柯恒 九江日报记者 程静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