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昌市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为维护社会治安、提升居民养犬素养,进而提升文明形象,减少流浪犬伤人事件而默默努力,他们就是胡亮和他的瑞昌流浪犬基地捕犬队。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流浪犬数量逐渐增多,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对市民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我们流浪犬基地捕犬队的成立,就是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流浪犬问题,减少伤人事件的发生。”胡亮说,流浪犬基地捕犬队是在瑞昌市公安局的指导下成立,协助民警将这些流浪犬捕捉并送往收容基地,同时劝导市民文明养犬,从源头上减少流浪犬的产生。
胡亮,一位外表沉稳、皮肤因常年户外工作而略显黝黑,自这支专业队伍成立之初便担起队长重任。他坦言这份工作饱含挑战:“很多人一听‘抓狗’,第一反应就是粗暴和冷漠。其实我们的工作核心,是化解流浪犬扰民引发的公共安全隐忧,同时也要保障这些无主犬只自身的福利,绝非简单地一抓了之。”
每当接到市民关于流浪犬只存在安全隐患、持续扰民或聚集的求助信息,胡亮与队员们总是第一时间响应。从现场评估、制定安全捕捉方案,到熟练运用专业工具实施人道抓捕,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高效,最大限度减少对动物和周边居民的惊扰。胡亮说,队员们早已习惯了随时待命,无论深夜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任务,便毫不犹豫奔赴现场。
捕犬网兜、长柄套索、运输笼箱……胡亮向记者展示着他们日常使用的专业装备。“这可不是蛮力活儿,工具的使用、接近动物的技巧、安抚它们情绪的方法,都得专门培训。”他指着笼箱里铺设的软垫强调,“即使是抓捕过程,也必须确保动物不受伤害,这是底线。”
今年6月,市府广场周边连续多日出现流浪犬追赶路人事件,引起市民担忧。胡亮带队数次前往,通过耐心观察、布设诱捕装置,最终成功将犬只安全捕获。“抓到流浪犬后,群众都说抓得好,解决了安全隐患。”胡亮说,每次外出都会随身携带牵引绳,对未牵绳遛狗的市民进行劝导,也进一步宣传文明养犬知识,减少狗伤人的事情发生。
据统计,流浪犬基地自2023年6月成立至今,已累计接收并妥善处置市民相关诉求356起,安全收容转移流浪犬1266只。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居民区夜晚重归的安宁,是学童上下学路上家长舒展的眉头,更是那些被救助犬只命运的改变起点。
工作虽辛苦,但理解与支持正逐渐增多。胡亮回忆,一次在社区处理完流浪犬问题后,一位曾饱受犬吠困扰的老阿姨特意送来矿泉水,一句朴实的“辛苦了,这下能睡安稳觉了”,让他和队员们倍感温暖。市民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小区流浪狗多,晚上叫得厉害,出门散步也提心吊胆。现在看到他们专业又负责地处理,确实放心多了。”
胡亮坦言,这份工作常面临体力的消耗、潜在的风险,甚至偶尔的不解。然而,每当看到因他们的努力而恢复平静的小区、因得到救助而免于病饿的犬只,那份沉甸甸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我们做的,是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很小但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安全与人道之间寻找平衡,让我们的街道对行人和动物都更友好。”
暮色再次降临,采访结束不久,胡亮的手机又传来新的任务通知。他迅速起身,招呼队员再次投入行动中。他们手中的工具捕捉的是流浪犬,而他们守护的,是瑞昌这座城市万家灯火的安宁与温度。当犬只扰民之忧在专业与温情中得以化解,人与动物如何共享城市空间这一文明命题,也在一次次踏实的行动中,被赋予更富温度的答案。
编辑:实习生陈歆颜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