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九江城区,往庐山脚下走去,一处藏着新宋式美学的庄园悄然焕新。走进枫桂云境大门,回廊曲折绕着假山蜿蜒,每一处转角都藏着黄金分割的巧思,简约素雅的青灰瓦、原木柱,搭配着檐角垂下的风铃,风一吹便叮当作响。不少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举着相机,在圆拱门、石灯笼旁定格画面,裙摆扫过青石板路,恍惚间似穿越千年宋时庭院。
这便是九江老牌庄园枫桂山庄的“新生”——枫桂云境。它不仅留住了老庄园最受青睐的经典味道与“枫桂相映”的标志性景致,更斥资近亿元全面翻新,打造出九江独一份的新宋式美学空间。60余亩的园区里,园林、餐厅、茶场、亲子区错落分布,既藏着中式审美的极致浪漫,也装着老九江人的烟火情怀,刚一开业便成了全城打卡的“新地标”。
宋韵新风,美学空间的当代诠释
傍晚时分,枫桂云境的云雾慢慢从池塘里“冒”出来,古筝的清音顺着风飘过来,池塘边的串灯亮起暖黄的光,像撒在水面的星星。走上二楼全景餐厅,透过玻璃幕墙往下望,池塘中央的竹筏上,演奏者拨着琴弦,竹篙轻轻一点,便“踏”着云雾缓缓移动,水雾沾在发梢,分不清是实景还是画境。
“每个包厢都是一件独立作品。”枫桂云境美学概念总监凌女士介绍,从筷架、碗碟到香插、绿植,再到茶席、屏风,每个细节都遵循宋代美学“清雅简约”的特质。“宋代审美讲究‘留白’,不像唐代那样华丽,也不似明清那般繁复,这种‘素而不淡’的感觉,和庐山的云雾、九江的温婉太配了。”整个园区的置景都循着这份巧思:假山叠得错落有致,瀑布从石缝里潺潺流下,汇成清浅的小溪;穿过园子里的圆拱门,抬头便见枫叶在枝头晃悠,风一吹,古琴声、风铃声混着树叶的沙沙声,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比起城里流光溢彩的商场,这里更像一处“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秘境。站在回廊上看云雾弥漫,听着悠扬的琴声,恍惚间就懂了宋人“坐看云起时”的悠然——这便是中式审美的魔力,不用刻意张扬,却能让人静下心来,感受藏在细节里的浪漫。
本味坚守,舌尖上的九江记
“来一笼大肉包!再上个妈妈私房菜!”刚走进餐厅,就听见邻桌的老九江人熟稔地喊着菜名。这些老枫桂山庄的“招牌菜”,如今成了枫桂云境的“情怀担当”:大肉包个头足有拳头大,咬开一口,肉馅的油香混着面皮的麦香,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妈妈菜是用采用鸡蛋和肉糜制作的加单肉饼,别看食材简单,却能做得又嫩又香,不少食客说“吃着就想起家里的灶台”;萝卜粑外皮洁白软糯,轻轻咬开能尝到萝卜的清甜,这可是老九江人逢年过节少不了的吃食。
除了老味道,新菜也藏着“诚意”。砂锅里炖着的老母鸡汤,汤面上飘着一层清亮的油花,里面加了莲子和牛鞭,滋补又不油腻。“这老母鸡都是山上散养的走地鸡,养足了一年才下锅,炖的时候不加味精,就靠食材本身出味。”厨师长介绍说。为了让食客吃到正宗的北京烤鸭,直接把挂炉搬进了厨房,鸭子现烤现片,片好的鸭皮蘸着白糖,入口即化,饼皮裹着葱丝、黄瓜条,一口下去满是满足。
“我们九江人嘴刁,预制菜一吃就尝得出来。”投资人张女士是土生土长的九江人,虽然在深圳定居多年,却始终惦记着家乡的味道。她要求厨房所有菜品必须“现点现做”,哪怕是一道简单的炒时蔬,也要赶早从农家收来新鲜蔬菜;为了保证烤鸭的口感,专门请了师傅,片鸭的手法、烤炉的温度都有讲究。为此,厨房配齐了30多位师傅,还花重金购置了专业设备,“成本高一点没关系,要的就是这份‘鲜’和‘真’”。
这份坚持也换来了食客的认可。从9月18日开通在抖音直播以来,枫桂云境的地方菜排名一路飙升到全国第78名,团购套餐和代金券销量节节高,包厢预订更是排到了过年。
多元体验,全龄游憩的理想空间
枫桂云境不只是个吃饭的地儿,60亩的园区里,藏着能让全家人玩上一整天的乐趣。从餐厅出来往里走,便是老成都市井风格的茶场:四方木桌配着竹椅,搪瓷杯里泡着庐山云雾茶,几位老人围坐聊着家常,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桌上,连时光都慢了下来。
茶场旁边的草坪上,孩子们撒开欢儿地跑,有的追着泡泡跑,有的在游乐设施上爬高上低,笑声老远就能听见。不远处的小动物园里,羊驼、孔雀怡然自得,饲养员正拿着菜叶喂它们,孩子们凑在围栏外,小声地和小动物打招呼,眼里满是欢喜。
沿着小路往深处走,还能遇见树屋咖啡。木质的树屋架在大槐树上,周围挂着风帆,风一吹便轻轻晃动,和餐厅处的纱帘遥相呼应,风铃叮当作响。“不管是喜欢安静的老人,爱闹腾的孩子,还是想拍照打卡的年轻人,哪怕是社恐的‘i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小天地。”张女士笑着说。
移步一景,步步皆惊喜。在这里,既能寻得宋式美学的风雅,也能尝到老九江的烟火,更能带着家人享受悠闲时光。枫桂云境的尝试,也为九江文旅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用美学赋能餐饮,用体验留住客人,这座新宋式美学庄园正成为九江城市休闲的新名片。
(九江日报记者 周慧超/文 欧阳海员/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