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让环保理念深入童心,帮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兴中学校组织二年级全体师生开展了以“小手做分类,环保我先行”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小制作活动,一系列充满创意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垃圾分类意识在校园落地生根。
课堂上,老师们摒弃枯燥的理论讲解,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动画视频、展示色彩鲜明的垃圾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别的特点。“塑料瓶、旧报纸,可回收物放蓝桶;果皮、菜叶易腐烂,厨余垃圾进绿桶;电池、药品有危害,有害垃圾投红桶;剩下杂物不好分,其他垃圾灰桶收”——朗朗上口的垃圾分类小口诀,更是让学生快速记住了各类垃圾的投放标准,为后续制作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在家长的协助下,大家化身“环保小卫士”,从家中收集快递盒、塑料瓶、易拉罐、旧布料等废旧材料,共同探讨制作方向。有的家庭决定制作四色分类垃圾桶,有的计划创作垃圾主题小摆件,还有的构思用废旧材料拼贴垃圾分类宣传画。和孩子一起找材料、想创意,不仅增进了亲子互动,还让孩子明白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种实践教育比说教更有效。
课后时间里,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自主或与家长合作完成制作。有的用彩笔在快递盒上画出清晰的垃圾分类标识,将盒子改造成分层分类垃圾桶;有的把塑料瓶剪成两半,贴上“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标签,做成迷你分类桶;还有的用旧布料缝制垃圾造型小挂件,在挂件上标注垃圾类别。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童真与巧思,不仅造型新颖,更清晰地传递了垃圾分类理念,真正实现了“在制作中学习,在实践中理解”。
此次垃圾分类小制作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轻松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相信这些“环保小卫士”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带动家庭、影响身边人,共同为守护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来源:兴中学校 黄思婕 周文静)
编辑:毕典夫
责编:刘瑶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