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1日,由九江市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办、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办的“九江市医学会呼吸病分会2025学术年会暨九江市肺血管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在九江成功举行。会议汇聚国内外呼吸领域顶尖专家,聚焦呼吸罕见病、气道疾病、肺血管介入等前沿热点,吸引了省内外近百名呼吸医学从业者参会。
开幕式由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九江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童建林主持。他回顾了九江呼吸医学的迅猛发展,高度肯定本次会议的学术价值,并强调本次年会旨在促进区域呼吸疾病诊疗规范化,呼吁通过肺血管介入技术的推广惠及更多患者,有力推动区域呼吸疾病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20日的讲座环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杰教授主讲《呼吸罕见病专科建设经验分享》,分享了罕见病诊疗体系构建的实战经验,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的核心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汪涛教授带来《良性中央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策略》,阐述了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涵盖气管切开、感染性狭窄等病因分类及形态学评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吴小静教授以《SCAP严重程度评估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为题,分享了重症肺炎的最新指南与临床案例,包括CURB-65、CRB-65和PSI评分系统的应用,以及经验性抗感染方案的优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淦鑫教授以《COPD疾病稳定》为题,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稳定期管理,提出精准管理方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坚苗教授的《拓宽视野柳暗花明》以生动案例分享肺部疾病的创新诊治思路,重点剖析了M蛋白相关肺病(如淋巴瘤、淀粉样变性)的诊断线索和多组学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肖祖克教授主讲《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诊治》,强调抗生素耐药性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包括细菌耐药流行病学、诊治原则及常见病原体(如CRE、MDR-PA)的治疗方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田甜副教授分享《不典型哮喘诊治思路》,聚焦哮喘的隐匿表现与鉴别诊断,提供实用指导,涵盖中国哮喘现状、诊断不足及规范化治疗策略。讨论环节中,大家围绕间质性肺疾病、慢性咳嗽等展开深入交流。
21日学术讲座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惠兰教授以《同济医院RICU在重症双肺弥漫性病变诊治方面的进展》为题,分享了重症肺病的最新进展,强调多模态诊断的创新应用,包括冷冻肺活检、血管介入等技术在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上海市肺科医院杨勐航副教授主讲《肺癌免疫治疗最近进展》,结合国际指南剖析靶向与免疫疗法的重大突破,特别突出晚期NSCLC的一线IO治疗进展、双免联合、ADC+免疫等策略,以及肿瘤疫苗和细胞治疗的广阔潜力。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叶小群教授分享了《慢性气道疾病精准管理策略》,聚焦2型炎症在哮喘/COPD中的作用、生物标志物(如FeNO、EOS)的临床价值,以及生物制剂开启的精准治疗新时代。讨论环节聚焦肺癌与气道疾病的临床痛点展开了探讨。
随后进行了“肺血管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吕镗烽教授主讲《呼吸学科如何建立和发展肺血管介入诊疗体系》,分享体系构建的宝贵经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珂副教授的《肺栓塞治疗新进展-介入治疗机遇与挑战》剖析肺栓塞的介入机遇,包括风险分层、抗凝优化及机械血栓清除装置的创新应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童建林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强、副主任汪明雪、诊疗组长邹小新分别分享了《肺血管疾病的分类与诊治》《咯血疾病的分类与诊疗》《大咯血的介入治疗》《晚期肺癌的血管介入治疗进展》,结合本地病例,提供实用指南。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