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瓷之都”的科创突围

9月17日 17时 阅读 28862

图片

芦溪电瓷的崛起,离不开“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握手”——政府精准施策、优化服务,为产业发展筑牢基础。




窑火映照着智能机床的蓝光,瓷土在自动化生产线中蜕变为特高压绝缘子——每30秒就有1只高压电瓷产品从芦溪的厂房走向全球电网。

从匠人手中质朴的陶土坯到智能制造线上的“国家重器”,从传统工艺的精雕细琢到科技创新的突破飞跃,赣西群山深处的这片土地,既延续着千年制瓷技艺的深厚底蕴,更彰显着小县城向“全球电瓷创新高地”迈进的坚实底气。

图片

中国电瓷大厦


图片

从“平台攻坚”到“企业突围”


在芦溪,电瓷产业的创新从不是“单点发力”,而是产学研用各方的协同作战。

“特高压电瓷对材料稳定性要求极高,一点微小的配方偏差,都可能导致产品在±1100kV电压下被击穿。”在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先进电瓷材料中试平台”的实验室里,技术研发负责人王工拿着一块新型绝缘材料样品介绍。

这个在2025年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的平台,是江西唯一获此殊荣的产业中试载体。自2021年运营以来,该平台始终扮演着“技术转化桥梁”的角色。截至目前,平台已申请发明专利17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8项、年检测服务超1000样次,覆盖萍乡、醴陵120余家电瓷企业。

江西强联电气有限公司曾因生产线升级的技术瓶颈求助平台,平台的专家团队不仅提供定制化设备选型方案,还驻厂指导工艺调试,让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0%。2024年,平台实现营收1400余万元,自负盈亏,成为芦溪电瓷从“制造”向“智造”跨越的核心枢纽。

如果说中试平台是“共性技术孵化器”,那么电瓷电气企业就是“创新落地主力军”,它们让创新成果更快走向市场、解决实际痛点。

萍乡强盛电瓷研发的“一种太阳能光热+半导体涂层技术”,让绝缘子像“微型太阳能热水器”,从源头上避免覆冰现象。据公司董事长谢锡群介绍,这项技术不仅摘下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更填补了国内主动防冰绝缘子领域的空白。

而江西赛福电气则用“工业上楼”模式,上演了一场“空间革命”。公司通过产线“上”楼层、余热“内”循环、数据“连”上下的“三维创新”破局,让土地利用率提升40%、生产能耗降低15%、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合格率提高10%。公司今年上半年产值已近3000万元,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亿元。

如今,芦溪94家规模以上电瓷电气企业全部设立研发中心,累计拥有发明专利330余项,16项成果入选国家电网关键技术名录,形成覆盖从10kV到±1100kV全电压等级、4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的产品矩阵。

图片

芦溪电瓷企业生产车间


图片

从“智能转型”到“全球布局”


在创新驱动下,芦溪电瓷不仅实现了内在升级,更在智能化、全球化的赛道上加速奔跑,让“芦溪造”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走进中材电瓷电气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5G专网覆盖每个角落,原料仓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瓷土湿度,数据同步至私有云平台;窑炉的AI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温度,误差控制在±2℃以内;成品检测环节,机器视觉系统3秒内识别0.1毫米的微小裂纹,准确率达99.8%。“当车间遇上‘智慧大脑’,生产效率提高269%,综合能耗下降42%。”中材电瓷技术中心副主任兼复合经理陈志鹏指着信息屏幕说。

这样的数字化转型在芦溪并非个例。芦溪工业园的萍乡市海克拉斯电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业机器人与机械臂精准协作,全自动生产线将白色瓷土逐步塑形、烧结,最终蜕变为规整的瓷绝缘子。

“国家电力工业水平的提升,倒逼我们也要提升。”公司董事长吴启和望着生产线感慨。作为芦溪电瓷产业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海克拉斯早在2021年就投入2100万元自主研发自动生产线,产品质量稳定性显著提高。

转型的活力还在新项目中延续。京源电气(江西)股份有限公司特高压瓷绝缘子新建项目将引进4条全自动生产线,光伏发电系统和废气废水零排放装置,既“高端化”,又“绿色化”。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2.8万吨特高压瓷绝缘子,产品将进一步打开东南亚市场,为芦溪电瓷“走出去”再添新动能。

“以前我们是‘等着订单上门’,现在是‘带着技术找市场’。”从事芦溪电瓷海外销售多年的刘经理,对产业的变化深有感触。如今,芦溪110KV及以下线路瓷产品占据国内75%、国际20%的市场份额,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西门子、ABB等国际企业的供应商,“全球电瓷看芦溪”的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图片

芦溪县电瓷电气人才产业园一站式服务中心


图片

从“政策赋能”到“服务升级”


芦溪电瓷的崛起,离不开“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握手”——政府精准施策、优化服务,为产业发展筑牢基础。

为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芦溪县组建全省首个“电瓷电气产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分散在发改、工信、金融、税务等部门的涉企服务事项整合归集,由专人全程跟进,实现企业办事“只跑一处、一次办结”。

不久前,铂川科技接到一笔电瓷企业的大订单,急需贷款500万元采购原料,按以往审批流程至少需要1个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得知需求后,立即启动“联审联评”机制,对接银行、审批部门召开专项协调会,仅用3天就帮企业完成贷款审批,保障订单顺利生产。“我们就是企业的‘服务管家’,不管是审批事项还是急难问题,都能在这里‘一站式’解决,不让企业多跑冤枉路。”工作人员郭晓华说。

除了基础政务服务,中心还延伸出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商事调解等“增值服务”,为企业破解生产经营中的“技术卡壳”“人才短缺”难题。此前,江西强联电气有限公司购入一批新型智能成型设备,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到货后迟迟无法安装调试,影响生产线改造进度。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协调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入驻企业,不仅顺利完成设备安装调试,还为企业培养了12名能独立操作设备的技术能手。“现在我们改完自动化,产能增长了5倍到6倍。”强联电气生产负责人胡福东坦言。

据统计,一站式服务中心自运行以来,累计受理企业诉求近500件,办结率超95%。今年一季度,芦溪县电瓷电气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服务效能直接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在企业创新的“后半篇文章”上,芦溪同样以精准服务搭建支撑体系。政府主动牵线搭桥,一方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21家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紧密协同,推动县内企业与科研院校深度对接;另一方面柔性引进11位经济社会发展顾问,为产业创新注入高端智力。

围绕电瓷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该县还针对性建设电瓷电气人才产业园、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与实训基地,同时引导企业自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育才载体,让人才链、技术链与产业链深度绑定,为产业长远发展储备智力动能。这样的创新生态,催生出一批实打实的成果,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核心利器。

随着中试平台的技术迭代、企业创新的持续突破,在“全球电瓷创新高地”的赛道上,这座江西小城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来源:当代江西)

编辑:毕典夫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