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岭下,从“地狱谷”到“幸福乡”的沧桑巨变

9月8日 14时 阅读 33157

走进德安县磨溪乡,万家岭一带山峦苍翠,树影婆娑。村舍整齐,道路平坦,宛若一幅恬静的田园画卷。然而87年前,这里却是炮火连天、血流成河的抗日战场,被日军称为“地狱谷”。

1938年10月2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窜到德安县磨溪乡石堡山、万家岭一带地区,第九战区第一兵团调遣部队,将敌合围。7日,万家岭围歼战总攻开始,中国军队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势,激战三昼夜,战至10月10日,中国军队歼灭日军第106师团一万余人,取得大胜,史称“万家岭大捷”。

在尖山村,一栋老屋的砖墙上至今仍密布弹痕。“每一个弹孔都是历史的见证,既记录着日军的残暴,也铭记着我们民族曾经的苦难。”村民蔡华东说,他的父亲因遭受日军毒气伤害,晚年长期被病痛折磨。“正是这些记忆,让我更加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如今,南田村修缮一新的日军第106师团指挥部旧址静静矗立,与周边民居相映,既警示后人铭记历史,也见证着这片土地的重生与希望。

硝烟早已散尽,如今的磨溪乡正以产业兴旺、村庄整洁、生活宜居为目标,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发展篇章。

在宝泉村,金樱子产业园里一派繁忙,连片果树青翠挂果。“金樱子是道地药材,盛果期可达几十年。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集种苗研发、生产加工、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枝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庆祥介绍,在乡政府支持下,当地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作为“老字号”特产,磨溪水梨已有30多年栽培历史。得益于优越的生态环境,磨溪水梨皮薄多汁、脆甜爽口,曾经畅销不衰。近年来,面对市场波动,当地积极举办水梨推介会,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目前,全乡梨园面积已达1300亩,亩产超600斤,总产量预计达百万斤。

油茶,是磨溪乡另一张“绿色名片”。在南田村高产油茶示范基地,漫山油茶树焕发生机。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带动126位脱贫户加入合作社,走上致富之路。“待油茶进入盛果期,每亩鲜果产量可达800公斤,亩产值约3200元。”南田村党支部书记周先平说。

从弹痕斑驳的老屋到花草繁茂的庭院,从毒气弥漫的“地狱谷”到产业兴旺的“幸福乡”,磨溪乡的变迁,是历史与现实最鲜明的对照。今日的磨溪乡,正以产业振兴托起百姓的幸福生活,在绿水青山之间续写新时代的奋斗传奇。

“八十年过去了,老山岭终于安静了,家家户户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我们真正想看到的。”熊金香老人感慨道。

(过超 九江日报记者 沈明杰)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