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微凉,永修县市民广场却人头攒动、热情洋溢。9月1日晚,一场以“铭记历史·共筑和平”为主题的群众性文艺展演在此举行,拉开了当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在这场兼具历史厚重与时代活力的视听盛宴中,该县“经燕红”基层理论宣讲团精心打造的三个原创节目尤为亮眼,以生动鲜活的表现形式、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和深刻隽永的思想内涵,为理论插上艺术的翅膀,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聚光灯下,永修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宣讲员深情讲述着《碧波深处的承诺——“候鸟卫士”与九江的绿色答卷》。故事主角是“中国好人”王小龙。寒来暑往,数十载光阴,他如同钉在鄱阳湖畔的一颗铆钉,默默守护着广袤湿地与万千候鸟的栖息家园。
宣讲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这位平凡守护者的坚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具象化为一位普通人对家乡生态的赤子之心与无声诺言。
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呼唤在此刻交融。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教师立足赣鄱大地深厚的文化积淀,带来《传承“样式雷”匠心 铸就赣鄱新匠魂》的主题宣讲。
从古代建筑世家“样式雷”鬼斧神工的技艺传承,到当代制造强国建设对工匠精神的时代召唤,宣讲深刻阐释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魂对于驱动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根基的核心价值,点燃了在场听众投身技能报国、矢志创新的奋斗豪情。
希望的田野是最动人的画卷。永修县艾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宣讲员带来的《稻虾田里伸出的大拇指》,则将镜头对准了热气腾腾的乡村振兴一线。金色的稻田下,小龙虾欢快游弋,“稻虾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绘就了丰收的图景,更铺就了村民的共富之路。
那“伸出的大拇指”,是农民对科技兴农、产业惠农政策最朴实无华的礼赞,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沃土扎根开花结果的生动诠释。
三个宣讲节目,主题鲜明突出——生态保护、匠心传承、乡村振兴;形式新颖别致——将深刻的思想理念融入真实故事、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内容贴近地气——讲述的是身边人、本地事、家国情。它们成功破解了理论宣讲“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的课题,做到了寓理于事、寓教于情、寓学于乐。
“讲得透,听得懂,有看头,受启发!”现场观众纷纷感慨,“没想到理论课能这么鲜活感人,这么贴近咱老百姓的生活!”
这场展演,正是永修县深耕基层理论宣讲阵地、不断创新方法与载体的生动缩影。
它有力证明:理论宣讲唯有紧扣时代脉搏、扎根火热实践、勇于革新表达,才能焕发强大生命力,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鼓舞人心、推动发展,为凝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与澎湃的精神动能。
(通讯员 郑文斌、胡思晔)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