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之(化名)小宝贝吮吸着奶瓶,小脸憋得通红,血氧饱和度瞬间从95%下降到82%。妈妈李女士的手随着警报声剧烈一抖,几乎捧不住奶瓶。
“护士长,怎么办……他又掉了!一顿奶要吃一小时,体重也不长……”她声音发颤,绝望地看着我。
我稳住她的手:“别怕,警报是提醒,不是判决。我们来帮助小宝。”
故事,在喂养的方寸间推进:
PART1
唤醒口腔的力量
我用手指轻轻按摩小宝的牙龈和脸颊
“之之妈妈,您试试,用指尖这样轻轻画圈。我们这是在唤醒他嘴里‘偷懒’的小肌肉,做‘课前准备’。”
妈妈学着做,惊喜道:“他在舔我!”
“对!这是在告诉他:开饭啦,小家伙得自己用力了。”
PART2
找到呼吸的姿势
我调整小宝的侧卧角度,微微抬头
“之之妈妈,您来,像这样托住他。感觉一下,这个姿势他呼吸是不是更省力?”
妈妈小心接手,屏息感受:“嗯……气流好像顺了点。”
“这就对了。这叫体位管理,我们先帮他把‘气’顺匀。”
PART3
爸爸的胸膛,最初的盔甲
入住第二天,林先生第一次尝试袋鼠式护理。他有些笨拙又无比郑重地敞开胸膛,将小宝如同珍宝般贴在自己心口。那一刻,监护仪上心跳的曲线似乎都变得更加有力而平稳
小家伙蜷缩在父亲温热的怀抱里,听着那熟悉又陌生的沉稳心跳,紧绷的小身子前所未有地松弛下来,很快陷入了深沉的睡眠。没有喂奶的“任务”,只有纯粹的肌肤相亲和温度传递。
二十分钟后,小宝吸吮着奶水,奇迹发生了。也许是那份残留的安心感,也许是耗尽后的彻底放松,这一次的吮吸虽然依旧缓慢,却少了许多挣扎。血氧仪安静地工作着,数字只有轻微的、在安全范围内的波动。
林先生看着,眼眶蓦地红了,他喃喃道:“原来……我的胸口也能成为他的‘盔甲’。”
妈妈含泪笑着,轻轻握住丈夫的手:“是你给了他最好的安全感。”
PART4
一条上扬的曲线
又过几天
“今日体重2780克!”我报数。
之之妈妈自己在生长曲线图上画点连线,惊呼:“护士长,线!线真的翘起来了!”她指尖沿着那条终于上扬的曲线,如抚摸珍宝“之前我都不敢画……”
“看,这就是你们和小宝共同画下的胜利轨迹哦。”我笑着说。
PART5
归程
出中心那天,阳光明媚。李女士稳稳抱着小之之,动作娴熟自信
“来时,我连奶瓶都捧不稳,听见警报就心慌。”她看着我,笑容笃定,“现在我知道了怎么抱他吃奶最省力,怎么给他做‘口腔体操’,怎么绘制生长曲线,怎么预防呛奶与急救。我们不再害怕了。”
林先生搂住妻儿:“心里有底了。谢谢你们,给了我们当早产儿爸妈的勇气。”
我将他们送上车,并帮妈妈调整好环抱姿势,让宝宝躺得更舒适,最后嘱咐道:“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们,我们一直都在。”车子缓缓启动,载着一家人稳稳地驶向他们的新生活。
叙事者心语:
护理的核心,并非替代,而是“赋能”。这14天,从警报声中的颤抖,到回家时的笃定,这条蜕变之路,他们用爱与勇气自己走完。智护中心不是替他们抱起孩子,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臂弯,获得了稳稳托起孩子、拥抱世界的信心与力量。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许钦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