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岁宝宝怎么动更健康?

8月22日 11时 阅读 28780

0—2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也是感觉统合运动能力发展的“黄金期”,这一阶段,婴幼儿通过丰富的感官体验建立神经连接,促进运动、认知、语言和情绪的发展。不同的感官刺激如同“营养元素”,帮助神经系统健康成长。宝宝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平衡感)、本体觉(身体位置感知)等感官接收信息,并在大脑中整合,逐渐学会协调身体、适应环境。

本期科普就介绍0—2岁宝贝感觉统合运动能力发展的“里程碑”,帮助家长观察宝宝的感觉统合发展是否顺利?再同步提供家居游戏训练建议!别走开哦!

图片

0-6个月:感官探索萌芽期

图片

核心:用感官“认识世界”,建立基础神经连接


触觉:皮肤接触(抚触、拥抱)、不同材质的玩具(软布、硅胶玩具)

2个月:被抚摸、换尿布时会安静或扭动,对不同质地(如柔软的被褥、光滑的床单)有反应。

4—6个月:喜欢抓握身边的东西(摇铃、自己的手),会把物品塞到嘴里“尝”(用口腔触觉探索),对冷/热的奶瓶有反应。

图片


前庭觉(平衡感):轻柔摇晃(摇篮、父母怀抱)、俯趴抬头训练。

3个月竖抱时头部能稳定抬起,不会大幅晃动。

5—6个月被举高或左右摇晃时,会露出开心的表情(对身体位置变化有感知),仰卧时能转头追视移动的物体。

图片


视觉+听觉:黑白卡、摇铃、父母的声音互动。

1个月:能追视眼前20-30cm的物体(如红球)。

34个月:听到熟悉的声音(如妈妈的声音)会转头寻找,看到鲜艳的玩具会盯着看并挥舞手脚。

图片


本体觉:被动操、抓握反射训练。

6个月左右:仰卧时会主动翻身(从仰卧到俯卧),能感知自己的手脚位置并尝试控制。

图片

图片

712个月:身体控制与互动期

图片

核心: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索”,协调感官与动作


前庭觉+本体觉:坐摇摇马、被举高高、爬行训练;拍手、扔玩具、扶站扶走。

78个月:匍匐爬行(手脚不协调没关系,重点是“移动”的尝试),扶着物体能坐稳,不会轻易倾倒。

1012个月:能扶站、扶走,被大人牵着走时脚步较稳,尝试弯腰捡地上的玩具(感知身体重心变化)。


触觉+精细动作:玩沙子、水、不同质感的食物(如香蕉、米糊)。

89个月: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捡起小饼干(触觉辨别能力提升),喜欢拍击水面、抓捏面团(感受不同触感)。

1112个月:会把玩具放进盒子里(理解“空间”和“物体关系”,视觉+触觉整合)。


视听整合:追视移动物体(如滚动的球)、模仿简单动作(如挥手再见)。  

9个月:听到“拍手”指令会尝试模仿(听觉+动作整合)。


看到大人拿勺子会张开嘴(视觉+动作预判)。

12个月:能听懂简单指令(如“把球给妈妈”),并通过动作回应(听觉+本体觉整合)。

图片

13—18个月:自主行动与空间探索期

图片

核心:走路更稳,开始“掌控”环境,感官整合更灵活


前庭觉+平衡感

1315个月:独立行走较稳,能弯腰捡东西后站直,不会摔跤;喜欢被追跑、原地转圈(主动寻求前庭刺激)。

1618个月:能扶着栏杆上下1-2级台阶(控制身体重心,平衡感提升)。

本体觉+精细动作

1416个月:会用勺子自己吃饭(虽然洒得多,但能控制手臂和手部动作),能叠2-3块积木(手眼协调)。

1718个月:会脱帽子、袜子(感知身体部位和衣物的关系),能推着玩具车走直线(肢体协调)。

多感官整合

能从一堆玩具中找出“红色的球”(视觉辨别+语言理解)。

听到水流声会走向水龙头(听觉定位+动作),喜欢玩水、玩沙(触觉+视觉+前庭觉联动)。

图片

19—24个月:技能进阶与规则感知期

图片

核心:动作更精准,能理解简单规则,感官整合更高效


前庭觉+大运动

2022个月:能跑起来(不会总摔跤),会双脚离地跳(短暂腾空,平衡感飞跃),能独自上下矮台阶(不用扶)。

2324个月:喜欢荡秋千、滑滑梯(主动适应前庭刺激变化),能踮脚够高处的东西(控制身体肌肉)。


本体觉+精细动作

会用杯子喝水不洒,用勺子吃饭较干净,能穿脱简单的鞋子(区分左右)。

能叠5-6块积木,会模仿画直线、圆圈(手眼协调+视觉追踪)。


感官-动作-认知整合

能按指令“把圆形积木放进圆形洞里”(形状认知+手眼协调)。

玩“躲猫猫”时会主动找藏起来的人(听觉+视觉+空间记忆整合),能听懂“轻一点”“慢慢走”等规则性指令(感官输入+行为控制)。



关键提醒

- 给予探索机会:让宝宝摸不同质地的东西(毛绒、光滑、粗糙)、听不同声音(音乐、自然声)、爬不同地形(地毯、地板、草地),感官刺激越丰富,大脑整合能力越强。

- 避免过度保护:1岁后别总抱,让宝宝自己走、自己捡东西;允许“ mess play ”(玩沙、玩水、抓食物),触觉体验很重要。

- 结合游戏训练:举高高(前庭觉)、翻滚(本体觉)、扔接球(手眼协调)、搭积木(精细+视觉)等,游戏是最好的“感统运动课”。



注意事项


Hot

图片

观察宝宝反应:若出现抗拒(如哭闹、扭头),需调整活动强度或方式。  

安全第一:避免小零件吞咽风险,确保游戏环境柔软(如爬行垫)。  

自然融入生活:不必刻意训练,日常换尿布、洗澡、散步都可结合感官体验。

适度原则: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1-2次,避免过度疲劳。

家庭互动:家长的陪伴和回应(如语言鼓励、肢体互动)比机械训练更重要,能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和探索欲。

图片

图片

图片

0—2岁的感觉统合发展就像为大脑准备一份均衡的“营养餐”,缺一不可。通过游戏、运动和亲子互动,宝宝的大脑神经网络会得到充分“滋养”,为未来的学习、运动和社交能力及心理行为健康和健全人格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温馨提示

关爱宝宝,科学育儿

宝宝的感觉统合运动发展和语言发育一样存在个体差异,但如果您发现您家孩子出现明显感觉过敏(如抗拒触摸)或迟钝(如对疼痛不敏感)、有吐字不清、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胆小、写作业慢、阅读困难、脾气暴躁、社交能力差等问题,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及儿童早期发展综合训练康复师,科学评估早期干预,发挥儿童潜能。

1

本期科普人简介

李薇,儿童心理行为科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特教康复老师,从事亲子教育及特殊教育和早期干预十余年,持有音乐教师资格、孤独症培训上岗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指导证、中级社工证和高级育婴师资格证。敬业、温和、有亲和力,深受儿童和家长们喜爱。

图片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