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属丝到数字化!九江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引领全生命周期正畸新时代

8月14日 09时 阅读 31951

从古埃及金属丝固定牙齿的雏形,到1819年德尔巴雷奠定基石的弓丝控制疗法,再到如今口腔扫描、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正畸学已实现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成为口腔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民众对正畸的需求正由“被动治疗”转向“主动追求”。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正畸不仅是塑造“笑容名片”,更能有效改善口腔健康——通过优化咬合功能,减少牙齿磨损、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

image.png

作为赣北地区口腔错颌畸形“医、教、研、防”一体化的专业临床科室及江西省省市共建学科,九江学院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在暑期格外繁忙。其濂溪区院区候诊区座无虚席,患者年龄跨度大,最小的仅5岁半,最大的有54岁。“传统上,正畸以12-18岁青少年为主。但近年来,家长对儿童颌面发育管理的意识显著提高,”科主任周灏介绍道,“对于‘地包天’(反颌)、下颌后缩等骨性问题,越来越多家长选择早期矫治干预,3-8岁矫治儿童数量明显增加。”同时,成人正畸患者比例也大幅上升。“一方面,隐形矫治器满足了职场人士美观需求;另一方面,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因牙周病、缺牙导致牙齿移位,为获得更好修复效果,也需在修复前进行正畸。”

今年5月,50岁的刘女士送来锦旗并感慨道:“没想到我这个年纪,还能收获这么满意的效果!”两年前,严重牙周病导致她牙齿大量移位、松动。主治医生王鑫制定了包含牙周治疗的个性化诊疗方案。牙周病控制后,经过两年正畸,刘阿姨不仅恢复了正常咬合,颞下颌关节疼痛消失,面部外形也得到改善。“寻求正畸的患者日益增多且年龄层广,带来病种复杂化和疑难病例增加。”王鑫医生说:“除了常见牙列不齐、龅牙、地包天,伴有严重骨骼畸形的病例(如重度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也增多。这类病例治疗周期长、难度大,借助多学科联合治疗(如正畸与牙周、修复协作)已成常态,并能确保长期效果。”

九江学院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的实践清晰印证:正畸治疗已迈入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新时代,其目标正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更高层次的“生命质量提升”。

image.png

“医学发展永无止境,正畸学科进步贵在薪火相传。”从业近三十年的周灏主任深知年轻一代的培养至关重要。他秉持“技术为本、患者中心、终身成长”的核心理念塑造团队。

在技术传承上,摒弃传统“师徒制”,建立结构化培养体系:通过月度疑难病例研讨、工作群知识分享、常态化前沿技术共学,提升年轻医生处理复杂病例能力。同步强化服务理念,针对部分年轻医生易“陷入技术主义”的倾向,强调人文关怀:要求利用数字化工具向患者(尤其隐形矫治者)直观解释进程缓解焦虑,并规定复诊病历必须记录患者情绪(如青少年抵触及时借助心理干预),杜绝“只见牙齿不见人”。

“激励创新同样不可或缺!”科室定期举办“病例擂台赛”、评选“最佳临床决策奖”等,激发年轻医生热情,提升团队水平与成就感。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除日常学习外,定期选派医生赴外进修,使持续学习成为团队核心竞争力。

image.png

“传统固定矫治是基石,我们选用先进材料确保疗效稳定持久。”周灏主任介绍,“隐形矫治技术则凭借美观、舒适、可摘戴特性,深受成年及青少年欢迎,极大便利生活与社交。更重要的是,深度融合国际前沿数字化技术——通过口腔扫描、3D打印实现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并在治疗前提供可视化效果模拟,增强患者信心。”

正畸科还引进了先进的舌侧矫治技术,其极佳的隐蔽性备受患者青睐。该技术难度高、对医生操作要求严格,团队凭借精湛技术已熟练掌握。在儿童早期矫治领域,团队依据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融合功能矫治器与肌功能训练等方法,有效实现预防与矫治目标。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和美观的重视,正畸治疗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青少年和成年正畸患者比例显著上升。九江学院口腔医院将持续加强口腔正畸学科建设,在充分满足患者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多学科联合诊疗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技术领先、服务卓越、患者信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张舒怀  掌中九江记者  曹玉婷 王文婧/文)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