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出生时
全家沉浸在喜悦中
然而到了牙牙学语的月龄
父母发现他对门铃声、玩具摇铃毫无反应
「先天性极重度耳聋」
的诊断书
让这个普通家庭坠入冰窟
无声警报|小宇的无声世界与重生
经过听力诊断,小宇被确诊为先天性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平均听阈>95分贝)。
医生解释
小宇的耳蜗内毛细胞严重损伤——这些比发丝细百倍的细胞一旦死亡便无法再生,对于小宇这样的孩子,传统的助听器已经无能为力。
医生向他们推荐了一项“黑科技”——人工耳蜗植入术。它不是助听器,也不是“假耳朵”,而是一把能打开“有声世界”的钥匙。
人工耳蜗
如何重建听觉?
人工耳蜗并非“修复”耳朵,而是用电子装置重建一条听觉通路。
小宇植入的设备包含两大模块:
√ 体外机
耳后麦克风捕捉声音→言语处理器编码为数字信号→发射线圈(靠磁铁吸附头皮)将信号穿透皮肤;
· 麦克风(侦察兵):捕捉环境中的声音信号;
· 言语处理器(翻译官):把声音转化为大脑能听懂的电信号;
· 发射线圈(快递员):通过皮肤把信号「隔空投送」到体内。
√ 植入体
皮下接收器解码信号→电极阵列精准刺激耳蜗内听神经→大脑解析为声音。
电极会直接绕过“坏掉”的毛细胞,去刺激听神经;
听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大脑一“解析”,就能“听”见声音了!
关键差异
自然听觉依赖3500个毛细胞精细转化声波,而人工耳蜗仅以16-24个电极传递简化版声音信息,如同用24色蜡笔临摹百万色油画。
谁需要这把“声音钥匙”?
工耳蜗植入有严格标准,但两类人群受益显著:
- 语前聋儿童 -
▶ 先决条件:配戴助听器3-6个月无效,且无听神经畸形等禁忌。
- 语后聋患者 -
▶ 各年龄段均可,失聪时间越短、听觉记忆保留越多,效果越好。
❤ 政策曙光 :2025 年国家集采后,人工耳蜗通过国家集采从20万降至约5万元,且纳入医保报销!医保覆盖让更多家庭重获希望。
“人工耳蜗植入”黄金时间窗
1-6 岁是听觉中枢发育的「钻石期」,早植入 = 早康复!
▍开机≠听懂
{ 康复是一场“声音马拉松” }
小宇在2岁那年,终于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手术很成功,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手术后第4周,小宇迎来“开机”时刻。
电流刺激让他惊哭出声——这只是起点。
术后康复训练,是帮助他“听懂”声音的关键。
康复师会从最基础的声音开始训练,比如敲击声、鸟叫声,再到简单的词句模仿。人工耳蜗传递的声音初期如同机器人声调,需系统训练重塑大脑听觉能力:
① 0-3个月:适应基础环境声(敲门声、铃声);
② 3-6个月:识别方向、简单词汇;
③ 6-24个月:语言爆发期(从单词到句子)。
刚开始,小宇对这些“新世界”的声音感到陌生又迷茫,但康复师不急不躁,家长也不离不弃。
慢慢地,奇迹发生了——他会转头寻找声音的来源,会模仿“妈妈”“爸爸”的发音,再后来,能和小朋友一起唱歌、玩耍。
听到小宇第一次清晰地喊出
“爸爸”“妈妈”
全家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 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3个月内确诊→6个月干预;
▶ 突发耳鸣、耳闷胀感→72小时内就医,突发聋急救窗口仅2周。
耳朵有多“脆弱”?
全球超4亿人受听力损失困扰,保护残余听力至关重要。耳蜗内毛细胞严重损伤——这些比发丝细百倍的细胞一旦死亡便无法再生,传统助听器放大声音也于事无补:
· 耳机60-60原则:音量<60%,时长<60分钟(地铁噪音超85分贝,再调高音量毛细胞易受损);
· 拒绝棉签掏耳:耳垢有自洁功能,棉签可能推深耳垢或戳伤鼓膜;
· 高噪环境防护:工地、演唱会需戴降噪耳塞,避免毛细胞“集体罢工”。
| 医学小辞典:毛细胞(Hair Cells)
内耳中仅约1.5万个,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生物电信号。长期噪音、耳毒性药物可致其永久损伤——且行且珍“耳”!
人工耳蜗不是魔法杖
而是听障者与世界的翻译官
科技为无声者推开一扇门
而门后的风景——
需要医疗、家庭、社会的接力守护
正如小宇妈妈所言:
当孩子第一次因笑声回头时
我们知道,他真正回家了
护士长健康科普
钟 乐
本科 主管护师
耳鼻喉头颈外科护士长
· 江西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负责人;
· 九江学院护理学院任课教师;
· 江西省第一届整合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分会委员;
· 江西省变态反应学会委员;
· 发表国家级论文一篇,省级论文十余篇;
· 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两项;
· 主持省卫健委课题1项,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省市级课题3项。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