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江市中医医院医院脾胃病科成功为一名食管深部肿物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
据经管医生段冰霞介绍,患者因胸骨后不适接受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见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隆起性肿物。患者进一步的CT和超声胃镜检查结果令医生高度警觉,发现肿物位置深,是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团块,其后方即为人体最大的动脉——胸主动脉。
此处血管一旦损伤,后果不堪设想。内镜中心团队需要在紧邻大血管的食管壁内寻找并精准剥离深埋肌层的肿瘤,面对这个紧邻“生命禁区”的深部肿瘤,经过审慎评估风险,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科主任李霞和陈铭带领脾胃病科团队为其实施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
因手术需要突破食管壁,为避免术后出血、感染、气胸等并发症,要求手术精准、迅速,不可“久战”。术中,医生在患者食管肿物上方约5cm处黏膜层巧妙建立“隧道”入口,并在隧道内谨慎操作内镜器械。在确保腔外重要血管毫发无损的前提下,团队以精湛技术将肿瘤完整剥离并快速经隧道取出。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已康复出院。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现了脾胃病科团队处理复杂病例的强大实力和勇于挑战技术禁区的担当,标志着医院在内镜微创治疗领域继续稳步发展,同时也为本地区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更微创的高质量治疗选择。
小科普
认识食管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约占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70%,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它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以胃内最多见(55.6%),其次发生于小肠(31.8%),大约6%发生在结直肠,发生在食管的最为少见,约为0.7%。
食管胃肠道间质瘤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因其来源层次较深且GIST生长方式多样,单纯内镜下切除较困难,容易并发穿孔及病变残留等,因此一度被视为内镜治疗的禁忌。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能完整切除消化道深部肿物,是治疗食管GIST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管正常结构,并且创伤小,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对于显示病变直径较小、边界清楚、质地均匀、无消化道外侵和转移者行内镜下切除术成功率高,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GIST首选STER治疗。
食管GIST的预后较差,术后长期的随访十分重要。大多数患者在术后3~5年会复发,所以,积极地随访在这一阶段是必要的。中高危患者应在术后前3年每3月进行CT或MRI检查,然后每6月检查一次直至第5年。此后每年1次。低危患者应每6月进行一次CT或MRI检查,持续5年。
科室介绍
脾胃病科(消化内科)
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医疗特色: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伴肠化、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神经官能症、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急性胆囊炎、营养不良性贫血、急慢性胰腺炎及消化系统疑难杂症。胃癌前病变、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予以中医药辨证施治。科室拥有奥林巴斯、富士消化内镜等先进设备,目前开展了无痛胃肠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消化道早癌切除、放大染色内镜、超声胃镜、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内镜下隧道技术等治疗。
地址:濂溪区德化路555号 门诊二楼脾胃病科门诊
健康热线:15179246761 李主任
(来源:九江市中医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