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之声重磅发声:荣光——属于九江人民!九江成功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5月24日 09时 阅读 32868
图片


荣光——属于九江人民

——九江成功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壮大社会主流价值,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图片

小满时节,最是垄上麦香。


5月的九江,满目青翠,一派生机。


5月23日,我市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喜讯传来,这份期盼已久的喜悦瞬间“霸屏”广大市民的“朋友圈”,人们内心的自豪与激动喷薄而出。


这是九江的无上荣耀!


这是520万九江人民的无上荣光!


全国文明城市是衡量一座城市社会文明水平的综合性最高荣誉,堪称城市最具分量的“金名片”与最富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对一座城市来说,“全国文明城市”是最高褒奖。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九江人民夙兴夜寐,持续深入地从伟大抗洪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以砥砺奋进的干劲、始终不变的情怀,在实干中提升,在拼搏中跨越。累土不辍,丘山崇成;文明花开,梦想成真。九江,这座拥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山水人文地、大美文明城的崭新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一江春水连岸锦绣的文明图景。


这一殊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九江火热的大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这场数年如一日的文明创建征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图片


一、万众一心,汇聚创建磅礴伟力


力量源于精神。


伟大抗洪精神是永远激励九江人民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九江的创文之路,靠的是齐心协力,拼的是一股精气神。九江2018年正式踏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程,2020年以微小差距落选。树立“最高标准”、拿出“最佳状态”、做好“最足准备”,2021年,九江人民坚定信心勇向前。


这是一场迎难而上的挑战,更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行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创文“集结令”的发布,到攻坚“冲锋号”的吹响,九江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文的热潮。市创文指挥部充分发挥总协调、总集成的作用,科学调度,统筹推进;公安、城管、住建、环卫等创文责任单位勇挑重担,冲锋在前,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中心城区(管委会)和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创文一线,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坚守岗位,为创文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广大市民和志愿者也纷纷行动起来,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文明劝导、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开设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创文工作进展和成果,营造了浓厚的创文氛围。


“共建美好家园,文明与您同行”,九江人民心手相连阔步前行,以热爱家乡、共建九江的巨大热情,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了在各自岗位上尽责任、作贡献、创实绩的火热生动局面,汇成了人人爱家乡、创文明、筑形象的强大合力,用脚步丈量城市文明,用行动助力城市蝶变。


积蓄昨日之功,勃发今日之力,方得明日之绩。


九江,砥砺奋进之城。九江人民充分发扬伟大抗洪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百舸争流、奋楫争先的斗志,以一鼓作气、越战越勇的姿态,汇聚起奋力创建的磅礴力量,向着笃定的目标奋进。

图片


二、众志成城,书写民生幸福篇章


人民是城市永恒的主角,文明是城市最美的气质。


文明之美,美在天蓝水清、推窗见绿;文明之美,美在道路整洁、环境宜居;文明之美,美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创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是九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不变初心。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我市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筑牢民生“里子”,擦亮城市“面子”,让城市更加宜居,让群众安居乐业。


九江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最急需的诉求做起,从“神经末梢”入手,在“麻绳最细处”着力。


中百站批发市场,作为九江最早的商业贸易批发地,曾经设施陈旧、管理混乱,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2023年,市区两级政府下定决心,对市场进行全面整治。经过整治,市场内的违法搭建全部拆除,消防通道畅通无阻,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如今的中百站批发市场,面貌焕然一新,秩序井然,“烟火气”更加浓厚。


最是人间“烟火气”。面貌焕然一新的不只是中百站,更有九江城的南北西东。


——一个个老旧小区“蝶变”温馨港湾。


近几年间,中心城区累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10个,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实现质的飞跃。濂溪区十里街道德化小区,车辆在规划好的停车位上整齐排列,楼道内墙壁被精心粉刷得洁白如雪,文化宣传栏里张贴着图文并茂的道德模范故事,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小区居民陈先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小区环境差,大家都没什么归属感。现在住得舒心,邻里关系融洽,创文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带来了幸福。”


——一盏盏灯光“照”进幸福。


全市安装楼道灯总计2.2万余盏,覆盖681个小区,惠及居民8万余人。浔阳区甘棠街道岳师门社区的坤铭小区,以前每到夜晚,小区楼道内伸手不见五指。如今,楼道里崭新的照明灯,照亮了居民的每一步。“以前晚上进楼道,找钥匙都得费好大劲,摸黑的感觉太难受了,现在方便多了。”居民王海荣称赞道。


——一处处公园走进百姓生活。


近3年间,我市新建、改造城市公园类项目总计28个,其中新建周家湾公园、花园畈小游园、屈家墩小游园等7座,对21个公园进行提升改造。“以前接送孩子只能在路边干等,现在路边就有公园歇脚,真是贴心!”在濂溪区十里万达广场东侧的周家湾公园,市民蔡源龙指着新设的城市书吧感慨。这座新建的“口袋公园”,通过拆除老旧围墙、降低场地高差,打造出儿童游乐区、林荫步道、便民公厕等复合空间。


——一条条道路修葺一新。


沪浔路,这条承载着九江国棉三厂历史记忆的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每逢雨天,积水严重,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群众的关切点,就是创文的着力点。2023年5月1日,沪浔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经过6个月的紧张施工,沪浔路于当年11月1日正式通车。崭新的道路平坦宽敞,排水系统完善,周边环境焕然一新,群众的出行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城市道路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近几年间,我市新建城市道路66.89公里,改造城市道路30.2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123条,打通断头路9条。从“路难走”到走“好”路、走“快”路,九江正不断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实施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主动脉”贯通与“微循环”优化,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城市路网。


快速路打通大循环。九江城市快速路全长约15.1公里,是九江中心城区首条高架桥快速路,是连接浔阳区、濂溪区、九江经开区、八里湖新区、柴桑区的一条快速交通要道。2024年12月28日上午,随着庐山站转体桥正式开通,九江市民期盼已久的新建快速路(一期)全线通车。从此,主城区到庐山高铁站只需15分钟车程即可到达。“现在从庐山站到九江城区只要15分钟,真的太快了。”毕业后一直在深圳工作的李青趁着过年放假回了趟九江老家,“原本我想着从庐山站再坐车到家,起码要1个小时,没想到快速路通了,从下火车到进家门,只花了25分钟,而且路况特别好。真的为家乡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


城内建绿波畅通城市“脉络”,让城市交通更加快捷。2024年以来,九江对中心城区道路开展绿波调优行动。目前,已对长虹大道、长虹北路(兴城大道—长虹北路)、八里湖大道(通湖路—八里湖东路)、庐山大道(荷花垄—虞家河路)、濂溪大道(九莲南路—木樨路)等32条主干道进行双向绿波协调优化,实现一路绿波,绿波总里程达238公里,有效提高了驾驶人员通行体验感。


“你敢相信,从我家开车到九江市市民服务中心,只要十几分钟。一路绿灯,这样的体验太好了!”近日,市民王茹和朋友聊天不禁感叹道。今年3月底的一天,王茹因为有点事需要到市民服务中心办理。“以前从供电公司宿舍出发,开车至少需要25分钟,如果遇上一个红灯,那一路都要等红灯,时间就更长了。那天我是10点左右出门,10点13分就到了,这个速度快得令我惊讶,最舒服的是一路开车过去都是绿灯,心情也特别好。”


车行得通畅、舒心,还需要能停,有地方停。


停车难,曾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为破解这一难题,九江多措并举,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新建停车场48个,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5万余个。另一方面,在人行道合理规划机动车停车泊位6600个,在路边设置临时停车泊位8426个。同时,积极推动行政企事业单位向市民开放周末和夜间停车泊位9700余个。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压力,方便了市民出行。


创文,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最为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人人齐唱创文歌,全城共谱文明曲。


凡事,必作于细;凡成,必源于实。


——投资15亿元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将23公里滨江岸线打造为“诗画长廊”。投资14.8亿元,实施两湖综合治理,新建管道CCTV检测缺陷率为0,实体结构检测合格率100%。


——建设完整社区16个,并配套新增10个幸福食堂,新建7个幼儿园(托儿所),打造11处健身活动场地,新建(改造)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新增公厕114座,城区每平方公里公厕平均密度达4.31座。


——九江动物园从甘棠公园搬迁至柴桑区。


……


文明需要深耕,耕之愈深,其效越现。


改善民生,是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相继完成,随着一件件事关千家万户、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最后一米”问题彻底解决,群众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创建的“红利”。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我市在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过程中,办好群众关切事,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显著增强。 


最是人间“烟火色”。


净起来、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的九江,如一块碧玉呈现在世人面前,九江城实现了从“颜值” 到 “气质” 的全面提升,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如今,驻足浔城街头,车水马龙秩序井然;漫步公园广场,景色如画心旷神怡;置身市井小巷,人间烟火温暖弥漫;流连社区家园,邻里和睦互助友善……


百姓看在眼里、挂在嘴边、甜在心头。


图片


三、全民行动,自觉共建文明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文明城市人民创。


“真儒过化之地,文章节义之邦”,九江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勤劳、善良、智慧的九江人民,对文明有着深切的渴望和不辍的追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是每个市民心底的温暖渴望,这正是民众自觉参与创文的原因。创文让街道旧貌换新颜,坑洼道路被平整修复,出行更加安全便捷;社区环境也大幅改善,绿化增多,垃圾减少,生活舒适度直线上升。广大民众深知,创文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自己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创造者。当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汇聚起推动城市进步的磅礴力量,让生活家园更美好。在九江,共建文明城市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没有过路客。


牵绳遛狗成为常态。“我们小区养犬的人都在改变,现在都自觉牵绳,再也不担心突然跑出一条狗吓一跳了。”家住九江经开区快乐城小区的居民王光伟说,之前这儿犬吠扰民、犬窜惊人、遛狗不拴绳等现象屡有发生。九江广泛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教育,引导市民树立文明养犬意识。如今,不文明养犬的现象少了。在王光伟看来,现在不管是在小区还是在公园,遛娃的心情都比以往更轻松。


骑行头盔佩戴率全国第一。2024年1月,公安部交管局对部分地方安全头盔佩戴率进行抽查测评,九江以94.4%的骑行头盔佩戴率荣登全国榜首。曾几何时,九江的佩戴率仅为40%左右。变化的背后,源于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提升全民素质的大行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九江小学的学生家长赵会源说,“之前我也不愿戴,后来孩子班上搞了安全教育,他回家还教育了我。”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蔚然成风。“我和老伴现在年纪大了,走路比较慢,过马路时总担心有车开过来。”70岁的邹梅家门口车流量大,经常出现人车抢道的情况。现在,她没有了这样的担忧,过马路时,司机都会主动停车让行,每次遇到礼让的司机,她都会竖起大拇指。“换位思考吧,我过马路的时候也希望车子能让让我。”有着8年驾龄的王志说,“上次在一个路口,有个老人示意我先过去,我还是停下来让他先走。他一边走一边对我挥手致谢,当时心里很温暖。”


“走出”菜地迈出文明关键一步。“以前小区绿地被菜地占据了,蚊虫多得让人受不了,窗户都不敢开,实在太闹心。”回忆起小区曾经的菜地乱象,浔阳区建设局宿舍小区居民张羽不禁皱起了眉头。走进建设局宿舍小区,昔日杂乱菜地不见踪影。张羽说,自从创文以来,小区居民自发地把菜拔掉种上绿植,为创文助力。在九江,像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有市民直言,以前总觉得创文都是别人的事,和自己无关;现在,创文成了更多人的自觉行动。


在这场“大合唱”中,一股股暖流在日夜流淌。开面馆的钟晓玲,免费为75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提供就餐;退休教师周小华,在湖滨小学门口做退而不休的护学人;九江经开区一小区居民共同商量,拿出多年积累的公共收益300余万元用来提升环境,反哺创文;某餐饮店对“光盘”和打包带走的消费者进行奖励,助力“光盘行动”……九江市民用无数个“举手之劳”编织出文明社会的毛细血管网络。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从被动配合,到主动支持,居民的转变源于从创文中看到了城市的进步、共享了发展的红利,从而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城市的文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浔城百姓同甘共苦,步履铿锵。


图片


四、文明实践,点亮九江前行之光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明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也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要塑造城市的外在形象,更要凝聚城市的内在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基固本的铸魂工程,将文明厚植到一个城市的肌理和骨髓,将文明渗入到广大市民的思想及日常。


2024年4月18日,“中国好人榜”第一季度发布仪式在柴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中华贤母园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现场直播礼赞“中国好人”。


“做一个好人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获评“助人为乐的‘中国好人’”我市武宁县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燕燕在活动现场,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了自己10年如一日倾情为社会困难群体排忧解难的公益历程,感人至深。


这些年来,九江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周敦颐纪念馆、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白鹿洞书院将古建筑群活化为“国学大讲堂”,道德的力量源源不断滋养文明的底蕴。近年来,九江全面挖掘选树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典型性示范性强的道德标杆。共涌现出“中国好人”58名,“江西好人”131名,“九江好人”247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8人次,1户当选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单位25家,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家国情怀,引领着全市人民向上向善。


一个榜样,一枚火种;一群好人,满城春风。共同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绽放出“德耀九江”的文明之美,构筑成崇德向善的道德高地。


文明实践,融入生活。


九江坚持以“三不一提升 共建美好家园”为主线,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工作,深化“共建美好家园 文明与您同行”主题实践活动,共同编织文明网络,形成全社会共创共享的良好氛围,于点点滴滴间构成了九江文明之城的基石。


在九江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无数的社区党员干部、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扎根基层,传播文明,引领新风,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文明、新风尚。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九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6个实践中心、216个实践所、2240个实践站相继建成,并延伸拓展出7011个文明实践点(基地、广场)。这些文明实践阵地,成为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重要平台。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25万场、结对共建活动超1.7万场次,惠及群众超1500万人。


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既是引领居民的“冲锋者”,也是社区网格员创文的“指导员”。这些令人敬佩的普通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做着细小的工作,默默地为创文而努力。


浔阳区人民路街道湖滨社区的郭梅玫管理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日常工作。“湖滨小区,人口集中,儿童非常多。”郭梅玫充分利用社区及周边学校、教育机构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社区的指导下办起了暑期公益托管课堂,后来又扩展到为幼儿园大班孩子开办“四点半课堂”。“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文明意识,让文明的种子根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于是,在小区里,人们时常能看到一群群孩子们在社区工作者、家长们的带领下,捡拾烟头、纸屑。


文明之于一座城,是举手投足间,是一言一行里。


九江经开区向阳街道河畔社区有多个居民小区紧邻龙开河故道,每年清明节、中元节,河边烧纸祭祖的火堆东一簇、西一堆,纸灰在空中飘荡,将岸绿柳新的河道弄得乌烟瘴气。为了改变这一陋习,社区干事龚秀霞和社区网格员带着喇叭上小区宣传劝导,同时拉上横幅,张贴文明祭祀倡议书,宣讲法律法规,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我们每月自办和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基本两三天一次。”在这种高密度持续宣传下,沿河的小区居民观念发生变化,逐渐采用鲜花祭祀等绿色方式。


九江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植于社会的沃土里,呈现于百姓的行为举止间。在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大场景中,文明成色不断被擦亮。


这是九江全力推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个剪影。


文明,是价值引领,是典型带动。


如今,“最美”已经成为九江大地上又一道靓丽风景。


志愿服务,微光成炬。在九江,6217支志愿服务队、70.72万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用爱心和奉献传递着温暖与力量。浔城志警的“红马甲”在校门口撑起“平安伞”,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九江供电的“小红帽”用心点亮万家灯火,传递光明与温暖;“红色蒲公英” 穿梭于大街小巷,播撒文明的种子。


文明行动,美美与共。斑马线前,“车让人”成为常态;旅游出行,有序排队成为普遍风气;“光盘行动”,成为市民就餐的自觉选择;小区院落,居民停车井然有序。


擦亮“文明底色”,在点滴中涵养,在时光中沉淀。文明实践,不仅升华了市民的行为修养,更为这座城市矗立起一座熠熠生辉的向善向上精神地标。


这些年,人们总被不断涌现的“最美”九江人感动着。“最美”源自于公众对文明实践的积极追随,“最美”源自于公众对见贤思齐的积极响应。从繁华都市到宁静乡村,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九江这座城市充满了温暖与和谐的气息。


城市文明犹如一个生命体,吐故纳新,生生不息。


一缕缕新时代的文明新风,激荡万千心灵。


图片


五、文明花开,再赴文明新高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时光不辜负每一份拼搏和坚持,岁月不倦怠每一颗向上向善的心。


文明花开,满城芬芳。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市文明建设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


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九江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这不仅是对过往的褒奖,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深情期许。九江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后,旋即于中心城区发起“人人都是形象,处处体现文明”的城市文明建设行动,这一举措,标志着九江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华丽转身,精心续写文明建设“后半篇文章”。


此项行动是切实有力的战略布局。其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夯实创建成果,推动文明创建迈向“常态化治理”,使文明成为九江这座城市的内在灵魂与永恒追求。


九江在创文进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精髓。当下的九江,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其注入强劲动力。


沐浴着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辉,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九江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为民、惠民、靠民的创建理念,持续弘扬伟大抗洪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以文明为帆,破浪前行,深入实施三大攻坚行动,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让文明之花在九江大地绚烂绽放!


大江奔腾,匡山如簇。


又踏层峰望眼开,再赴文明新高地。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九江,加油!


谨以此文向九江这座砥砺奋进之城致敬!


谨以此文向勇毅前行的九江人民致敬!


(执笔: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张雷 郭长国 张勋国  图片: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李涛渊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