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重大喜讯!吴城保护管理站与沙湖保护管理站巡护员在永修县水域联合开展夏季候鸟调查监测时,惊喜地发现4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监测画面中,这些被誉为“湿地彩虹”的精灵正穿梭于农田与树林间,衔着树枝往返于水域中心的树林,有条不紊地搭建巢穴,灵动有趣的模样令人称奇。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级调研员王小龙激动地表示,此次发现意义非凡,这是江西首次记录到彩鹮筑巢繁殖。彩鹮属鹮科鸟类,其羽毛在阳光照耀下会折射出紫、绿、蓝等绚丽的金属光泽,犹如天边彩虹落入湿地,因而得名。在生物学分类上,它与国宝朱鹮是近亲,二者虽羽毛色彩迥异,但体型大小相近,同样珍稀。曾几何时,受栖息地缩减等因素影响,彩鹮在中国境内踪迹难觅,一度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宣告绝迹。直到2021年,它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今其零星分布于国内各地,每一次现身都备受关注,此次在鄱阳湖畔筑巢更是极为罕见。
此次发现不仅填补了江西鸟类研究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鄱阳湖区域的鸟类多样性资料,也有力印证了鄱阳湖作为全球重要湿地,在鸟类保护领域的关键地位。为守护这些远道而来的“彩虹精灵”,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迅速联动永修县林业局、永修县公安局,多管齐下开展保护工作:严格限制周边人类活动,明令禁止一切破坏湿地行为;加大巡逻监测频次,24小时守护彩鹮筑巢区域;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通过科普讲座、宣传海报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彩鹮知识,传递爱鸟护鸟理念,切实提升全民保护意识,全力为彩鹮在鄱阳湖顺利繁殖保驾护航。
(钟亮 马武义 掌中九江记者 吴雪倩)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